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 4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所含能量总和最多的是(    )


A . B . 虾、蟹等甲壳动物 C . 蓝鲸等大型哺乳动物 D .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
2、如图所示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此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食虫鸟和食草昆虫 B . 此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C . 猫头鹰在此食物网中占有3、4、5三个营养级 D . 此食物网包含3条食物链
3、稻田里,农民拔除野草;鱼塘中,人们不断地清除食鱼的“黑鱼”。人们这样做是为了(      )

A . 保持生态稳定 B . 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 . 使物质能够尽快循环流动 D . 调节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4、某科研机构利用遥感卫星长期监控一个生态系统的演变,如图所示示意图是根据不同时期卫星所拍摄的该生态系统照片绘制而成的。图中形状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点表示不同的物种,点的疏密表示单位面积上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下列据图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中共有11个种群 B . 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更强 C . 近25年,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机物的总量 D . 近25年,该生态系统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但物种数量不变
5、1935年,澳大利亚为控制甘蔗害虫而引入的有毒蔗蟾如今已成为新的生物灾难。面对泛滥的蔗蟾,科学家打算利用食肉蚁来控制蔗蟾数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蔗蟾之所以能大量繁殖,是因为食物丰富、天敌较少 B . 蔗蟾泛滥成灾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 . 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食肉蚁是一种分解者 D . 蔗蟾泛滥成灾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6、

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油菜、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序号代表生物),图中代表油菜的是(  )

A . B . C . D .
7、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图,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共有3条食物链 B . 图中的所有生物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 .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植物 D . 若食虫鸟的数量锐减,短期内植物的数量会减少
8、下列哪种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

A . 森林生态系统 B . 湖泊生态系统 C . 海洋生态系统 D . 湿地生态系统
9、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 阳光→草→牛 B . 螳螂→蝉→黄雀 C . 草→兔→狼 D . 水稻→害虫→真菌
10、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特点的是( )

A . 对外部系统的依赖性 B . 绿色植物占的比例较高 C . 人类是消费者的主体 D . 食物链简化,营养关系倒置
11、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B .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C . 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 D . 包括以上三者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B . 沼泽是典型的淡水生态系统 C . 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D . 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
13、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 . 阳光→草→牛→虎 B . 草→兔→鹰 C . 蛇→青蛙→昆虫→草 D . 鼠→蛇→鹰
14、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 . 植物→真菌→田鼠→蛇 B . 阳光→草→野兔→狐狸 C . 植物→田鼠→蛇→猫头鹰 D . 黄鼠狼→蛇→田鼠→植物
15、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你认为秸秆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无机环境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        。许多条       交错成为食物网。

2、在构成生物圈的各种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且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并以沼泽为典型的是      ;属于人工的生态系统的是            。这些生态系统彼此密切联系,所以说,生物圈是一个      

3、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指        , 消费者主要是指各种       

4、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三、探究题(共3小题)

1、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降解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                    。

(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        ,其原因是        。

(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

2、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       ,此实验证明了       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2)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并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为探究“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       .

3、

 为了探究某一因子改变对生态瓶的影响,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请回答:

(1)该生态瓶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

(2)该生态瓶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3)在观察记录生态瓶的变化时,该同学的记录情况如下表.表中所示第3天,生态瓶中有小鱼死亡,可能的原因有       (写出1项即可).

项目

天数

小动物生活情况

(存活数)

植物生活情况

(存活数)

水质

(目测清澈程度)

备注

第1天

10

2


第3天

8

2

+


第5天

5

2

++

生态瓶内壁上出现少量绿藻





(4)生态瓶中放置的材料有植物、小动物、水等,如要探究植物的作用,在作为对照组的瓶中,不需要放置的材料是       .该对照瓶的观察项目有       (写出1项即可),记录水质变化的方法可以是       .

四、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

 为了治理水污染,相关部门在湘江的某些河段建起了生物浮床.


(1)河水中的重金属可通过植物       (填器官名称)的吸收而减少,而河水中的有机物,则可被植物根系间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中的       者降解.

(2)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远低于没有浮床的水域,这主要是受       这一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有人提出要将浮床上的植物加工成猪饲料,遭到了反对,因为假如这样做,重金属就会通过       传递和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4)作为中学生,你会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湘江?       (写一条即可)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鱼翅是由鲨鱼鱼鳍制作的食品.目前全球捕捞鲨鱼仅仅只是为了鱼翅.渔民们在捕猎鲨鱼后,割去鲨鱼鳍便将其丢入海中,这些鲨鱼不会存活太久.在滥捕之下,野生环境下的鲨鱼已经越来越少.


(1)在如图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       .鲨鱼是顶级       ,数量最       .

(2)该生态系统组成中,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还包括       和       

(3)如果鲨鱼灭绝了,该生态系统的       将遭到破坏,所以我们要行动起来,阻止随意猎捕鲨鱼的行为,保卫我们的美好家园.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 4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