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洋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4小题)

1、某1 L纯牛奶的包装盒上面有如下一些数据(每100 g内):脂肪≥3.3 g、蛋白质≥2.9 g、非脂乳固体≥8.1 g、钾≥145 mg、钙≥115 mg。这里的钾、钙是指(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单质 D . 元素
2、

按照物质分类及化合价规律排列的:Mn、S、MnO2、SO2、K2MnO4六种物质中,最后一种物质化学式为(  )


A . H2S B . Na2SO3  C . CuSO4  D . Cu2S
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 . ①④⑥ B . ①③⑤⑥ C . ①②⑥ D . ②③⑤
4、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 C . 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D .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5、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某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
A . ①或②    B . ②或③    C . ①或④    D . ③或④
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汽油挥发    B . 车胎爆炸    C . 铁生锈    D . 液化空气
7、某同学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 . 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 . 气体易压缩──分子间间隔较大
8、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 吸附    B . 变色    C . 爆炸    D . 燃烧
9、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 . 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 . 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 . 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所以含两种元素且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氧化物
10、把下列物质按氯元素的化合价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Cl2;②HClO;③ClO2;④KClO3 ⑤HCl

A . ⑤①②③④    B . ⑤③①②④    C . ⑤④③②①    D . ⑤②③④①
11、今年,台风“山竹”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部分地区饮用水被污染,为确保灾民的生活用水安全,急需对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净水方法的是:(   )
A . 吸附沉淀    B . 过滤    C . 静置沉淀    D . 加肥皂水
12、下列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①禁止使用农药和洗衣粉             ②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③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④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

A . ②④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③
13、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 C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 . 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C . :“+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 . S2-:“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14、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它不仅能与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也能与许多不活泼金属发生反应.其中金属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 3Cu(NO32+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 NO2    B . NO    C . N2O    D . N2O4
15、图中“ ﹣氧原子”,“ ﹣氢原子”,“ ﹣碳原子”.根据微观粒子反应图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 物质X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 X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8 C . 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 . 物质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g
16、在反应A+3B=2C+3D中,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是22:9.若4.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C,则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是:( )
A . 16︰9    B . 1︰1    C . 13︰6    D . 44 ︰23
1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5

12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5

6

34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 物质丁一定不是单质    B . 反应后容器中甲的质量是2g C . 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4    D . 在该反应中,乙可能是催化剂
18、化学概念相互间存在如下3种关系:

下列对概念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 .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 .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9、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
A . Cl和Cl-     B . Co和CO        C . H和He         D .
20、将硅粉与镁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强热,得到一种暗蓝色的化合物。将此化合物投入水中,发生剧烈反应,产生气体,并伴有爆炸声与火光。此过程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 . 2Mg + Si Mg2Si    B . Mg2Si + 4H2O = 2Mg(OH)2 + SiH4 C . SiO2 + H2O = H2SiO3    D . SiH4 + 2O2 = SiO2 + 2H2O
21、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 . 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 . 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 . 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22、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
A . 锡     B . 硒     C . 氧     D .
23、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
A . 硫酸铁(FeSO4)    B . 生石灰(CaO) C . 氯酸钾(KCl)    D . 氧化铁(Fe3O4
24、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操作1和操作2均有错误的是(   )

选项

鉴别的物质

操作1

操作2

A

软水和硬水

滴加肥皂水

加热蒸发

B

一氧化碳和甲烷

滴加澄清石灰水

观察颜色

C

氧气和二氧化碳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伸入燃着的木条

D

二氧化碳和氮气

滴加澄清石灰水

伸入燃着的木条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氦气        ②水       ③两个亚铁离子        ④硫酸铜      ⑤两个硝酸根离子      ;⑥2个氮分子      ;⑦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⑧氧化镁中镁显+2价      

2、写出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2O2            
3、以下物质:①氮气;②稀有气体;③液氧;④汽水;⑤二氧化碳;⑥新鲜的空气;⑦冰水混合物;⑧澄清石灰水;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以后的剩余固体;⑩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以后的剩余固体。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      
4、根据题意书写化学方程式:
(1)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炼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2)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已发现的元素进行研究,制作了元素周期表,并在他的元素周期表中留下了许多空位代表尚未发现的新元素,其中就预言了“类铝”这种新元素。

材料二: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公布了他发现的新元素镓(元素符号为Ga)的性质:镓是银白色金属,密度4.7g·cm-3 , 能与沸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镓。不久,他收到门捷列夫的来信称:镓就是我预言的“类铝”,其密度应在5.9-6.0 g·cm-3之间。

材料三:1876年,布瓦博德朗将金属镓提纯后测得镓的密度为5.94g·cm-3 , 从而验证了元素周期表的符合题意性。随后科学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空位,按图索骥,发现了许多新元素。目前金属镓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常见化合价为+3。

(1)镓元素的质子数为      ,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请根据上述材料,写出氢氧化镓的化学式      
6、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常常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下表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 H

+1

2 He

0

3 Li

+1

4 Be

+2

5 B

+3

6 C

+4 -4

7 N

+5 -3

8 O

-2

9 F

-1

10 Ne

0

11 Na

+1

12 Mg

+2

13 Al

+3

14 Si

+4 -4

15 P

+5 -3

16 S

17 Cl

+7 -1

18 Ar

0

(1)11号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与      (写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2)1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G是暗紫色固体。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H      
(2)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B→F      、G→B      
(3)实验室常用      检验B气体。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①④的名称分别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所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果要制得较干燥的氧气最好应该选择装置收集,其验满的方法:
(3)实验室还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根据上述信息回答: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填字母序号)实验室选用上图所示的E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应该从(填“a”或“b”)端进入。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2015年10月5日,中国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 ,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试计算:
(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2)青蒿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
(3)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2、紫钰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某氯酸钾的纯度,取5g该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08g,求: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g;
(2)求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纯度)。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湖北省沙洋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