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1933年1月,斯大林在报告中指出:1932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与1928年相比,其水平增加到219%。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 . 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计划经济体制发挥积极作用
C . 政府重点发展重工业
D . 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2、1928~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兴建了6000多个大企业,其主要目的是( )
A . 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B . 建立“斯大林模式”
C . 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 .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3、1920年,列宁认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他还邀请德国和英国的技师来俄国协助提高生产力。这些有助于( )
A .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 . 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
C .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 . 苏俄社会性质的改变
4、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苏俄政府实行( )
A . 工业化政策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新经济政策
D . 农业集体化政策
5、1929年,斯大林喊出了一个口号:“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吧!”为此他( )
A . 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 .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 制定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计划
6、如果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这反映出苏联当时( )
A . 实行计划经济
B . 经济比例失调
C . 产品质量低劣
D . 资源消耗严重
7、普京在《千年之变的俄罗斯》写到:“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未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去精神付出代价。”造成这种后果的根源是( )
A . 俄国农奴制改革
B . 俄国十月革命
C . 新经济政策
D . 斯大林模式
8、“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为了摆脱这一困境,苏维埃政府( )
A . 形成斯大林模式
B . 推广种植玉米
C . 试行余粮征集制
D .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9、历史是从上有奔腾而下的一朵浪花,它往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情形不可能发生在1921年的苏俄的是( )
A . 农民缴纳粮食税后卖掉剩余粮食
B . 农民在市场购物
C . 安娜私人开办了一家中小企业
D . 各族人民庆祝苏联成立
10、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苏俄政府实行( )
A . 工业化政策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新经济政策
D . 农业集体化政策
11、“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 )
A . 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 . 取消自由贸易
C . 全盘农业集体化
D . 按劳分配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材料二: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五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材料三: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出现这一结果的重要举措有哪些?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2、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