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战争时,皇帝御驾亲征往往能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北宋时,宋真宗亲征澶州城就使得北宋军队打退了辽军,当时力劝皇帝亲征的宰相是(    )

A . 魏征 B . 寇准 C . 宋璟 D . 房玄龄
2、“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三字经上的这段内容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A . 松赞干布 B . 元昊 C . 耶律阿保机 D . 完颜阿骨打
3、辽圣宗时,萧太后倚重的汉官韩德让,“为相以来结欢宋朝,岁时修睦,无少间隙”。这突出地说明了(    )
A . 辽统治者重用汉人做官 B . 北宋对辽构成重大威胁 C . 辽与北宋之间已无矛盾 D . 辽与北宋关系逐渐缓和
4、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老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A . 削弱了北宋的实力 B . 使辽的统治趋向腐朽 C . 使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 . 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5、关于澶渊之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西夏签订的盟约 B . 盟约订立于宋真宗时期 C . 订立的背景是北宋军队在澶州之战中获胜 D . 澶渊之盟订立后,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6、按照和约,北宋要给辽、西夏岁币。下列相关理解错误的是(    )
A . 促进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 B . 促进了和约双方的边界贸易 C . 给北宋换来了永久的和平 D . 给北宋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
7、下列关于宋、辽、西夏政权建立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 . 宋—辽—西夏 B . 辽—宋—西夏 C . 西夏—辽—宋 D . 宋—西夏—辽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岁币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贸易往来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9、文物《西夏铜牛》(见图)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 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B .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 C . 民族政权并立对峙 D .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

1、结合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材料三: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1)材料一签订和约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2)材料二中“西夏”的国主是谁?
(3)材料三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两个政权签订的?请你从材料二中找出此项议和的内容。
(4)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
(5)谈谈你对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的看法。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