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歇后语“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 . 玄武门之变
B . 八王之乱
C . 贞观之治
D . 陈桥兵变
2、北宋的都城是( )
A . 长安
B . 开封
C . 洛阳
D . 灵武
3、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
A . 陈桥兵变
B . 唐朝以来武将专权
C . 黄巢起义
D . 隋炀帝的暴政
4、《宋史纪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田园,臣之愿也。”材料中宋太祖之“意”是( )
A . 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 . 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 . 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 . 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5、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 . 分宰相权力
B .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 . 分知州权力
D .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6、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设置了( )
A . 知州
B . 通判
C . 转运使
D . 节度使
7、宋代文人魏泰在《东轩笔录》中写道:“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这反映了宋朝统治者重视下列哪一阶层( )
A . 士人
B . 农民
C . 手工业主
D . 商人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指出唐末以来“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神童诗》
材料反映了宋代哪项政策?宋代采取此项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分析该项政策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