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 常见的酸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用如图所示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 )
实验方案 | 使用的试剂 | 判断的方法 |
A | 铁粉 |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
B | pH试纸 |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 过量 |
C | 硝酸银溶液 |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
D | 紫色石蕊溶液 |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




二、填空题(共5小题)
小强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右图所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1)下述是小强对这种现象解释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把其余的解释内容续写完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
(2)若实验前后温度不变,则实验后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硝酸钾溶液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 (写粒子符号).
(4)硝酸钾常用作化肥,其所属化肥种类是 .
(1)将80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g;
(2)简述在实验室如何稀释浓硫酸: .
在化学复习课上,同学们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梳理和概括.他们用如图表达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的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 (填微粒符号).
(2)举出A类物质的一个实例 (填化学式).
(3)写出有气体生成的一个化学方程式(利用图中物质进行反应): .
(1)胃液中有助于消化的酸是 .
(2)浓硫酸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主要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 性.
(3)分析下列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方程式,这类反应的规律一般都生成 .
①CuO+H2SO4═CuSO4+H2O
②K2O+2HNO3═2KNO3+H2O
③Fe2O3+6HCl═2FeCl2+3H2O.
(1)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浓盐酸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会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硫酸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都能跟氯化钡溶液反应,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 ;
(3)不用任何试剂,就可将FeSO4、KOH、NaNO3三种溶液中的 先鉴别出来;
(4)除去硝酸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可加入的试剂是 .
三、探究题(共3小题)
实验步骤 | 现象和结论 |
任取少许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再用滴管取另一种溶液,分别滴加到上述两支试管中 | ①若实验现象为:一支试管产生气泡,另一支试管无明显现象,则滴管所取的溶液为 ; ②若实验现象为 ,则滴管所取的是K2CO3溶液.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a.[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b.[猜想与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Ⅰ.氧化铜Ⅱ.炭粉Ⅲ. .
c.[查阅资料]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
d.[设计实验方案]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试剂为 (填序号)
(A.H2SO4 B.NaOH C.NaCl D.H2O),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 | 猜想Ⅰ正确 |
| 猜想Ⅱ正确 |
| 猜想Ⅲ正确 |
如果猜想Ⅰ正确,猜想Ⅰ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进行相关探究实验.假定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将试管b中的混浊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理论上得固体物质2.00g.实验完毕后,发现试管a中仍有黑色固体物质.
【提出猜想】
李华同学:黑色固体物质是木炭
刘明同学:黑色固体物质是氧化铜
王军同学:黑色固体物质是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木炭、铜都不溶于水也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O、Fe2O3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设计】
①将反应后试管a中的固体物质全部转入小烧杯c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e和固体物质f.
②将f全部转入坩埚中充分灼烧,看到燃烧现象.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理论上得固体物质4.80g.
②请对上述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