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阶段检测测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5小题)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范仲淹《醉翁亭记》)
(5)默写李商隐的《无题》前四句。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yáo  yè      

②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è  dú      职业之神圣。

③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zì  chuī  zì  léi      

④否则,jiū  zhàn  què  cháo      ,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李老师是心胸宽宥的人,绝不会跟自己的学生斤斤计较。 B .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会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C . 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 D .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4、对下列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看了这本书,从中明白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句首加上“我”) B . 老师多次反复给我们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在“安全”的后面加上“工作”) C .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把“水平”改为“能力”) D . 刘敏和李想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把第二个“他”和“她”)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其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散文”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二、阅读理解(共4小题)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位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是目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日更定矣      

毳衣炉火      

③上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②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 . 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 . 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 . 委婉地表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谈谈愁绪。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奎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 ,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注释】:①俟:等待。②野心:野兽凶残的本性。③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贻:这里是“遗留”的意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则二狼伺未觉/将啮 B . 犬阻之不使也/犬又如 C . 为亲昵/皆应曰:“诺” D . 不诬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3)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的含义。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范进中举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节选)

(1)选段可分为四层,下面对层意概述不正确的是(    )

(1)
A . 第一层写范进昏厥。 B . 第二层写范进疯跑。 C . 第三层写范进跌倒。 D . 第四层写邻居议论。
(2)下列选项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中举而喜极发疯。 B . 造成范进发疯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科举制度毒害。 C . 邻居对范进态度变好实际上是趋炎附势。 D . 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充满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选文的另一种技法是侧面描写,请选出一处并谈谈它的作用。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飘逝的风筝

    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袋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恶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1)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2)仔细研读下面两个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品析“蚕食”的表达效果。)

②鹞爷远远地帮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结合划线词揣摩人物心理。)

(3)文章设置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本文题目“飘逝的风筝”,飘逝的仅仅是风筝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三、快速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欧阳修在《秋声赋》中描绘“秋状”时说:“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而你眼中的秋又是怎样的呢?

请以“秋天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一)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③字数600以上。④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四、附加题(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堵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进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成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进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1)以上两段文字出自中国古典章回小说《      》,作者是      
(2)按要求完成小题

①文段突出鲁提辖的性格特点是      

②从文段看,郑屠的性格是      

(3)简析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拳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阶段检测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