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天涯若比邻》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
①这是在吸收外来文化,丰富我们的生活
②保护本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
④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③不同的文化可以多元和谐发展
④世界各国文化要同步发展,同步繁荣
①热情大方 彬彬有礼 ②平等相待 开放包容
③谄媚讨好 坑蒙拐骗 ④相互尊重 相互学习
①说明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
②也源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有利于中外不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④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高
①党和政府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文化交流
②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③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④民族差别已消除
①以一种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
②以平等的态度交流与对话,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
③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一切文明成果
④学会接纳多元文化
①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时有发生 ②不同的文化要开展沟通和对话
③每种文化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④每一种文化都有着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价值
①语言文字上 ②艺术上 ③生活方式上 ④风俗习惯上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不同文化包容共存
③坚持中华文化自信 ④不同文化相互独立
①艺术家创作世界名人雕像就是认同外来文化
②世界各国的发展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③进一步促进了中德文明的交流互鉴
④在中德人民之间又架起了座友谊的桥梁
①艺术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学习一切外来文化
③中柬两国民族文化差异已经消除
④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中柬两国人民和睦共处
①在交流和传播过程中,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到了美国人民的认同
③中化文化独具特色和魅力,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能消除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和挑战,要做到“民心相通”并非易事。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如何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人民的“民心相通”。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直到今天,每年农历5月初,很多中国家庭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各地粽子各有特色。端午食粽的风俗还传到了日本、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各国包粽子的材料种类丰富,外形也不尽相同。越南人是用芭蕉叶包裹成的圆形和方形粽子,日本人连用磨碎的米粉包成的锤形粽子,朝鲜的粽子则是把鲜嫩的艾叶煮后捣碎,掺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车轮形状,称为“车轮饼”。
韩国的端午活动丰富多彩,除吃粽子外,还要进行端午祭祀,“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市市民祈求丰收和安康的大型民俗活动,也是韩国端午活动的典型代表。
【感悟经典】
小雯同学:时代不同,但经典蕴含的一些共性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透过经典,我们可以感受主人公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理想;“跌倒九十九次,却仍再次站起来”的骂定担当:“药利国家生死以,因祸福进趋之”的爱国情操“这些都代表了经典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传承经典】
小舒同学:在今年央视综合频道(经典咏流传》中,《苔)《乡愁四韵》《少年中国说》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被创新性传。节目在会球语境中融和中外经典,传递中国声音,促进了文化交流。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筑梦未来】
小芳同学: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厚,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经典作品感动我们的,正是那些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它们依然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发现自身的缺点,成为我们奋力前行的灯塔。
要求:①恰当运用思想品德学科有关知识
②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