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
  1. 园林工人们在新建的体育运动中心的广场上移栽了许多绿化树,并给有些较大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   )
A . 树皮   B . 韧皮部 C . 木质部    D . 形成层
2、
  1. “爱护树木,人人有责”,“人怕伤心,树怕伤皮”。有的人爱在树干上乱划乱刻而导致树木死亡,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 切断了树皮中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导管 B . 切断了木质部中水和无机盐向下运输的筛管 C . 切断了韧皮部中有机物向下运输的筛管 D . 切断了木质部中有机物向上运输的导管
3、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


A . 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B . 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C . 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D . 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4、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生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植物的芽都能发育成枝条 B . 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由根尖成熟区吸收 C . 植物的茎都能逐年加粗 D . 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钙的无机盐
5、取一段带叶的枝条,插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瓶里,过一段时间,把茎切开观察,染成红色的部分是( )

A . 树皮 B . 形成层 C . 木质部 D . 韧皮部
6、某农户发现自己的杨桃果树历经几十年后,生长态势不那么好了,近期他砍伐了一棵,发现树茎有了中空.请问中空部分缺失的主要是茎的(  )

A . 部分韧皮部 B . 部分木质部 C . 部分形成层 D . 部分导管和筛管
7、

常吃的甘蔗作为植物体的六大器官之一,富含水分,其中的水是根从土壤中吸收运输到的.图中能将水分运输到果实的结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8、在生长健壮的枝条上,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过一段时间,出现瘤状物的部位是(  )

A . 伤口的上方 B . 伤口的下方 C . 伤口的上、下方 D . 木质部
9、杨树是生活中常见的木本植物,其茎从外到内的结构依次是(  )

A . 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 B . 树皮→木质部→形成层→髓 C . 树皮→形成层→髓→木质部 D . 树皮→木质部→髓
10、

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1是比较坚硬的韧皮部 B . 5是树皮,其内层的4是木质部 C . 3是髓,它呈浅绿色,结构比较疏松 D . 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则露出的部分不能增粗
11、下列能使植物茎不断长粗的结构是(  )

A . 导管 B . 木质部 C . 形成层 D . 韧皮部
12、木本植物茎与草本植物茎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 维管束中是否有形成层 B . 树皮中是否有韧皮部 C . 木质部中是否有导管 D . 韧皮部中是否有筛管.
13、用解剖针扎杨树茎的横断面,感觉最硬的部位是(  )

A . 木质部 B . C . 韧皮部 D . 形成层
14、在植物体中,以下物质主要通过导管运输的是(  )

A . 氧气 B . 淀粉 C . D . 二氧化碳
15、植物体内的物质是不断运输的过程,主要通过输导组织完成,下列对输导组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导管主要在韧皮部 B . 筛管在木质部 C . 筛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D . 在根尖分生区,没有导管和筛管
16、昆明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 . 分生组织 B . 机械组织 C . 导管 D . 筛管
17、

如图是大豆生长发育时期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大豆根瘤中有根瘤菌,种植中往往不需施氮肥 B . ③是由②中的子房发育而来 C . 绿叶制造的有机物经筛管运送到植株各处 D . 图中①②③在结构层次上都属于器官
18、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庄稼、养花都需要施肥,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  )

A . 有机物 B . 无机盐 C . 能量 D . 水分
19、土壤中的水分被植物的根吸收后,要通过如图哪一种组织向上运输?(  )

A . B . C . D .
20、俗话说“树怕剥皮,不怕空心”,其道理是(  )

A . 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水分 B . 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 C . 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D . 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二、探究题(共2小题)

1、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       ,此实验证明了       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2)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并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为探究“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       .

2、

几乎快空心的柳树,树叶依旧繁茂,为了揭开树木不怕空心的原因?

第一步:查资料:植物体内有两种运输线,植物生活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就靠这两种运输线来输送,一种是木质部里的运输线,另一种是韧皮部里面的运输线.它们分别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等。

第二步:欲证明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哪种运输线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剪取生命活动旺盛的一根柳树(或月季)枝条,将柳树枝条基部纵剖,如图,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左)或只有韧皮部(右),分别插入两只烧杯的溶液中,烧杯中盛有红色土壤浸出液(红色物质对柳枝无害).

(1)位于左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明显,生活正常.位于右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A点以下)红色不明显,且出现萎蔫现象,说明       

(2)假如柳树主茎基部的树皮被剥去,柳树就会死亡,原因是柳树的      得不到有机物,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树木不怕空心是因为靠近树皮的木质部仍具有输导作用.

(3)一般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可用压条的方法繁殖,压条是把枝条中部的树皮剥去下部半圈,埋进土壤并固定,让枝条的顶部露出地面.这样做使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部分切断,割皮处积累大量养料,促进细胞的      和生长加快,使埋入土壤中的枝条长出不定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