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5小题)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 森林生态系统
B . 湿地生态系统
C . 生物圈
D . 海洋生态系统
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 . 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上层
B .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上层
C . 大气圈下层、水圈大部分、岩石圈
D .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3、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应使用( )
A . 显微镜
B . 放大镜
C . 望远镜
D . 平面镜
4、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 .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加热
B . 用嘴吹灭酒精灯
C . 用两只手转动准焦螺旋
D .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桌
5、下列措施,可以使农作物高产的是( )
A . 合理密植
B . 增加光照强度
C . 增施“气肥”(二氧化碳)
D . 以上都对
6、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 . 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D . 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
7、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 熊猫
B . 病毒
C . 细菌
D . 智能机器人
8、母狗一胎生的幼崽,有的毛色与母狗相同,有的毛色与母狗不同,这表现了( )
A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 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C . 需要进行呼吸和排泄
D . 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9、生物学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下列不属于生物学研究内容的是( )
A . 直升机的飞行
B . 转基因技术
C . 生态农业
D . 人类基因组计划
10、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 . 童第周
B . 屠呦呦
C . 袁隆平
D . 钱三强
11、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是( )
A . 观察和实验
B . 测量和实验
C . 调查和测量
D . 实验和分析
1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相同
B . 科学观察可以多种感官进行
C . 科学实验通常有一般规程
D . 科学实验通过现象得出结论
1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若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
A . 5倍
B . 10倍
C . 15倍
D . 50倍
14、某同学在显微镜下看见一生物的运动方向如图,则该生物的实际运动方向是( )
A . 顺时针
B . 逆时针
C . 向左运动
D . 向右运动
15、依照显微镜的正确操作,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构的是( )
A . 一根头发
B . 手指
C . 玻片标本
D . 绿色叶片
16、在用显微镜观察时,欲把偏在视野右上角的图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应( )
A . 左下角
B . 右上角
C . 左上角
D . 右下角
17、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 . 转动反光镜
B . 转动转换器
C . 移动载玻片
D . 转动目镜
18、某同学在实验“探究水温对金鱼呼吸的影响”中,提出“金鱼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可能随水温升高而增加”,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实施计划
C . 作出假设
D . 得出结论
19、同学们记录了生活在校园中的生物。下列不可能出现在校园中的是( )
A . 香樟
B . 蜗牛
C . 黄杨
D . 小麦
20、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子称为( )
A . 非生物因素
B . 生物因素
C . 变量
D . 变化因子
21、夏天大雨过后,我们通常看见蚯蚓爬到了地面上,影响蚯蚓这一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
A . 阳光
B . 氧气
C . 土壤
D . 水
22、某同学进行“光照影响大豆发芽”的探究活动,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各种下10粒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需要修改的是( )
A . 种子应都种在一个花盆中
B . 两个花盆都应在阳光下
C . 两个花盆的温度应是0℃
D . 两个花盆都应是湿润的
23、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B . 蚯蚓使板结的土壤变疏松
C . 竹节虫体形与竹枝相似
D . 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
24、在“寻找纸蝴蝶”的活动中,容易被找出的蝴蝶( )
A . 是红色的
B . 是黑色的
C . 与环境色彩较一致的
D . 与环境色彩差异大的
25、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野外调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制定调查方案
B . 记录客观真实
C . 调查地点随意
D . 观察认真仔细
26、下列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
A . 农田生态系统
B . 海洋生态系统
C . 森林生态系统
D . 沙漠生态系统
27、下列行为破坏生物圈的是( )
A .
B .
C .
D .




28、“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 绿色植物
B . 细菌、真菌
C . 阳光
D . 水分
29、在生态瓶的制作中,做法错误的是( )
A . 多放些新鲜的水草
B . 多放些小鱼
C . 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D . 密封瓶口
30、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标号1、2、3分别表示( )
A .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 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C . 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D . 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31、在实验“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中,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 )
A . 让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
B . 让天竺葵吸收充足的水分
C . 与接受阳光照射3-4小时进行对照
D . 使叶片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消耗掉
32、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正确的操作装置是( )
A .
B .
C .
D .




33、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 . 根
B . 茎
C . 叶
D . 果实
34、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 )
A . 筛管
B . 导管
C . 气管
D . 导管和筛管
35、在实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中,某同学测量了早晨灌木丛的湿度,并重复测量了3次,对测得的数据,他应( )
A . 取最大值
B . 取最小值
C . 取求和值
D . 取平均值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完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图:
2、据图回答:
(1)甲图中表示目镜的是标号 ,镜头上的10×表示 。
(2)对光和开始观察时,通常选择甲图中标号 的物镜,这样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视野范围广。
(3)乙图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 和[ ] 。
(4)乙图中,可以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和[ ] 。
(5)若图像由
转换为
,需转动[ ] 更换物镜,通常还需要转动[ ] 使物像更清晰。


3、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澳大利亚草原广阔,畜牧业发达,每年仅牛的粪便就有几百万块,严重影响了牧草的生长,而且易滋生蝇蛆。澳大利亚科学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生态评估,从中国引进蜣螂,解决了粪便堆积的问题,而且改良了草原的土壤。
(1)草原上的生物和非生物构成了草原 。
(2)影响牧草生长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如 。(举一例)
(3)以上资料中,生产者有 ,消费者有 ,非生物成分如 。(各举一例)
(4)草原上所有生物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最终都来自生产者的 作用。
(5)蜣螂被称为“自然界的清道夫”,以牲畜的粪便为食物,从这一作用看蜣螂属于 。
(6)资料反映了 。
4、
(1)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王国奥秘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 、 。
(2)在实验“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中,将叶片如图进行处理,这样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就形成了 ,实验变量是 ,对照组是 部分,滴加碘酒后,变成蓝紫色的部位是 部分。
(3)图表示银边天竺葵的叶片,A表示黑纸片遮盖,B表示绿色部分,C表示非绿色部分,若用该叶片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则应选择 和 作为对照。(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