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今年端午节期间我市部分地区因暴雨发生洪灾,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农田被淹没 B . 山体出现滑坡 C . 粮食浸泡后发霉   D . 树枝被折断
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 . 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 .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 . 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 D . 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保护环境利在千秋,功在当代.为了保护环境,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①大量砍伐森林,作为燃料代替燃煤.②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③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④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⑤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A . 只有②③④⑤ B . 只有①③④⑤ C . 只有①③⑤ D . ①②③④⑤
4、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受热后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C . 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D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5、我国制造的C919大飞机采用的复合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3    B . +2    C . +3    D . +4
6、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   )
A .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B . 为改善环境质量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 . 应有计划、合理地开采化石燃料 D . 将生活垃圾和污水随意倒入河流中
7、下列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B . 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和电解水都是物理变化 C . 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 D . 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液体加热     B . 倾倒液体     C . 闻气体的气味     D . 过滤
9、“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B . 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 .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污染 D . 我市水资源丰富,不需要节约用水
10、“超临界水”因具有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列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    B . 分子不再运动 C . 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    D . 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1
11、“酒驾”已经写入刑法。当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20 mg/100 mL时为酒驾,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6O+4CrO3+6H2SO4=2X+2CO2↑+9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 Cr2O3    B . CrSO4    C . Cr2(SO4)3    D . Cr2S3
12、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 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 B . 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C . 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 D . 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只有分解反应
13、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分子 B . KCl、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 . 表示的粒子都是阳离子 D . 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14、由物质分类知识可知,下列属于同一类物质的一组是( )
A . 红磷、铁丝、甲烷    B . 生石灰、熟石灰、石灰水 C . 食醋、加碘食盐、酱油    D . 海水、糖水、蒸馏水
15、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 / 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 / g

3.2

3

待测

3.2

A . W可能是单质    B . 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 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 g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从H、O、N、K、Mn、Fe、Ca、S八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或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填空:
(1)2个硝酸根离子      
(2)氢分子      
(3)亚铁离子      
(4)+2价的钙元素      
(5)实验室用一种液体制取氧气:      
(6)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化学反应:      
(7)用一种紫色的固体加热制取氧气:      
(8)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学反应:      
2、西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其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钠,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若想知道海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来检验.
(2)石油和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可以采取          的方法将海水中的水分除去,获得含氯化钠的粗盐.
(4)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你列举一条节约用水的合理建议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若用A、E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待收集完氧气后,应先从水槽中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的原因是      。 
(3)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填字母序号),此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2、请根据下列实验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      (填字母)。
(3)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上图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四、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化学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那么,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1)(猜想与假设)假设1: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假设2:催化剂的质量;

假设3:温度;

假设4:      。 

(2)(设计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序号

H2O2溶液的浓度

H2O2溶液的质量

温度

MnO2的质量

收集O2的体积

时间

5%

12 g

20 ℃

0.2 g

125 mL

20 s

30%

12 g

20 ℃

0.2 g

125 mL

2 s

30%

12 g

40 ℃

125 mL

148 s

a.通过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与      有关。 

b.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      不变。 

c.请你写出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讨论交流)

小红同学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      。 

(4)小辉同学提出小明的方案无法验证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请你帮他说出理由:      。 
(5)(拓展延伸)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FeCl3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影响。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继续探究,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FeCl3溶液,分别用气压传感器测定两试管中气体压力的变化曲线,如图1。

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请你设计向两试管中加入FeCl3溶液的具体方法:__。 

(6)请你从图2曲线中找出FeCl3溶液对H2O2分解影响的两条规律性结论:             
2、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推测靠近三通管      (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理由是      。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罩住(如图2所示),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假设1: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条先褪色(石灰水能使酚酞变红,碳酸钙不能使酚酞变红),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      (填“高”或“低”)。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一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1      (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注意:若答对下列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80 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则可得出蜡烛燃烧的条件是      

(5)结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乙同学的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有       (至少填三种)。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课外小组为了测定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10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35.2

58.4

82.6

107.6

(1)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湖北省黄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