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6小题)

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B . 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 .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繁殖、遗传的基础 D . 致癌因子使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
2、HIV感染人体后会以其病毒RNA为模板合成病毒D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HIV的增殖发生在内环境中 B . 合成病毒DNA时需要逆转录酶 C . 合成病毒DNA时既有A-T配对也有U-A配对 D . HIV需利用人体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体系合成自身蛋白质
3、为了研究2个新育品种P1、P2 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已知各幼苗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最合理的是( )

A .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培养时间 B . 15℃时P1、P2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 . P1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为25℃ D . 在25~40℃范围内,P1净光合速率受温度影响比P2
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选材、操作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检测和观察花生子叶的脂肪颗粒实验中,需用到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B . 番茄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适合用于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C . 在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 D .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时,可不使用高倍镜
5、若人体内存在某突变基因,在一定条件下,其免疫系统会产生异常抗体攻击自身物质而引发某种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疾病存在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并有传染性 B . 引发该病的异常抗体由B细胞直接分泌产生 C . 该病与过敏性鼻炎的致病机理以及病征相同 D . 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缓解该病症状
6、二倍体植物甲(2n=16)与乙(2n=20)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子代幼苗丙,该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了可育植株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幼苗丙为单倍体,因此自然成熟后是不育的 B . 秋水仙素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 . 丁的获得说明隔离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 植株丁自交产生的后代仍可能出现性状分离

二、非选择题 (共6小题)

1、某湖泊受到大量废水的污染,导致蓝藻爆发,引起沉水植物、浮游动物及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蓝藻爆发与废水中富含      (元素)有关,沉水植物死亡的原因有       (答出两点即可)。
(2)水体污染引起水生生物死亡,这进一步加重了水体污染,此过程体现了       (填“正反馈”或“负反馈”)。
(3)有学者认为,植物中的叶绿体起源于蓝藻,支持该学说的合理证据有      (答出两点即可)。
2、溶酶体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出细胞内的溶酶体常用的方法是      
(2)溶酶体膜上存在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质子泵,有助于维持溶酶体内酸性环境(pH约为5.0),据此分析,质子泵的具体作用是      
(3)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      。溶酶体膜内侧存在与细胞膜糖被类似的结构,此结构具有防止      的作用,以保障溶酶体膜的结构完整。
(4)研究发现,细胞不能获得足够养分时,其溶酶体的活动会增强,以维持细胞的存活。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3、下表是健康人组(A组)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组(B组)相关生化指标长期检测所得数据的统计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A组血糖浓度在就餐后1h内会持续升高,主要原因是      ,在此过程中,血糖调节涉及的主要激素的分泌情况是      
(2)B组血浆渗透压比A组高,这与血浆中      含量较高密切相关。
(3)B组尿渗透压比A组低,主要原因是      
4、某多年生闭花受粉的二倍体植物,其野生型植株均开红花。研究人员从该野生型红花品系中选育出了两株开白花的植株,分别标记为P、Q。回答下列问题:
(1)将P、Q分别与野生型植株杂交,子一代植株均开红花,子二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数量比均为3∶1,出现该结果的条件是:在相应杂交实验中①红花和白花受一对等位基因影响,且红花对白花完全显性,子代数量足够多;②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具有      ,雌雄配子受精能力相同且随机结合;③各基因型合子的发育能力及存活率相同。
(2)研究人员已发现P、Q白花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造成的,现要研究两植株的白花基因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发生在不同对基因上,研究小组设计了杂交实验。请加以完善:

实验步骤:将P、Q进行杂交,观察、记录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F1均开      时,可确定P、Q的白花基因突变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

②若F1均开      时,可确定P、Q的白花基因突变发生在不同对基因上。为探究这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需要进一步设计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5、人们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的历史源远流长。19世纪,人们就发现葡萄汁变酒是酵母菌发酵作用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酿制葡萄酒时无需额外接种酵母菌的原因是      ,在此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不易被杂菌污染的原因是      。葡萄酒中的乙醇浓度往往不超过15%,最可能的原因是      
(2)为提高果酒的品质,可在果汁中接种人工培养的酵母菌,因此,首先需要获得纯净的酵母菌菌种。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      (填“牛肉膏蛋白胨”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菌落,菌落的含义是      
(3)某研究小组用分离得到的酵母菌进行果酒制作,发酵过程中需要偶尔打开排气阀,目的是      ;在发酵3~4天后,可以吸取培养液,在酸性条件下滴加饱和的      溶液来检测酒精的生成。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因素除了温度、pH及氧气等环境因素外,还有      (答出2点即可)。
6、  1985年Smith建立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科学家们利用这项技术,按照基因工程的原理,将控制抗体某片段合成的DNA序列插入噬菌体DNA的特定部位,使培养所得的噬菌体表面带有抗体片段,这些噬菌体既可以特异识别抗原,又能感染宿主菌进行再扩增。回答下列问题:
(1)实施这项技术,首先需从外周血、脾或淋巴结等部位分离出      (填“B”、“T”或“体”)细胞,提取其总mRNA再经逆转录获得      
(2)噬菌体DNA的某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有限制酶A和B的酶切位点,实施这项技术过程中需将相应DNA序列插入其中,而相应DNA序列中不含有上述两种酶的酶切位点,因此利用      技术扩增相应DNA序列时,需对两个引物的序列稍加修改,使扩增产物具有      ,从而有助于扩增所得的相应DNA序列与噬菌体DNA定向连接。
(3)经一定程序培养得到噬菌体后,可以利用      方法对其进行筛选,以获得表面带有特定抗体片段的噬菌体。
(4)对带有特定抗体片段的噬菌体进行克隆化培养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利用CaCl2处理细菌,理由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