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 .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 .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3、以下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的光不改变传播方向 B . 珠港澳大桥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C . 鱼缸里的鱼看起来比较大——凸面镜成像 D . 我们能看到天空中象征改革开放四十年的“40”图案,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13岁的李明是个正常的孩子,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你认为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   )
A .   8cm B . 8mm C . 8dm D . 8 m
5、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2018珠海航展中,我国展示了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如图),选择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


A . “歼—10”战斗机 B . 地面上的房屋 C . 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 . “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 B .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 C . 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 . 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 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7、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剌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 .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 . 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 . 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8、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v , M、N间的距离为s。则(   )


A . v< v , s=36米 B . v< v , s=12米 C . v> v , s=36米 D . v> v , s=18米
9、如图所示是我国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距今2400余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编钟。这套编钟共65件,制作这么多钟是为了产生更丰富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振幅
10、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B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 m/s C . 入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 Hz D . 深夜跳广场舞时音乐对周边的居民来说是乐音而非噪音
11、以下关于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医学上常常利用次波击碎结石 B . 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C .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D . 某校科创小组同学利用“超声波测距技术”测得月球到地球间距离约为38万千米
12、2018年冬季.因天气干燥,流感病毒肆虐,发烧是常见症状之一。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

A .   37.0℃ B . 37.5℃ C . 38.0℃ D . 38.5℃
13、梧桐山是深圳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从山中冒出的烟 B . 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 . 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 . 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4、中国是一个美食的国度,有煎炸炖烤焖等多种烹饪方法。下图是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的示意图(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A . 同时沸腾了 B . 稍后也沸腾了 C . 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 . 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15、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作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 . 沸点 B . 熔点 C . 温度 D . 凝固点
16、如图表示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冷冻室中结的霜,是一种熔化现象 B . 冰箱的工作说明热量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C . 制冷剂在冷冻室内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吸热过程 D . 制冷剂在冷凝器内由气态变成液态,是凝固放热过程
17、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命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1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

A . 镜子中优秀的自己 B . 湖水中青山的倒影 C . 阳光下绿树的影子 D .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18、近年大为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白拍杆可以(   )

A . 增大物距 B . 增大像距 C . 增大人像的大小 D . 减小取景范围
19、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手摸镜片,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 . 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C . 让镜片正对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 . 让镜片正对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20、一块铁的质量将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 . 将铁块从北极带到赤道 B . 将铁块锉成铁球 C . 将铁块从15℃加热到50℃ D . 将铁块熔化成液态铁
21、如图所示,托盘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则左盘物块的密度是(   )

   

A . 1.4g/cm3 B . 2.0g/cm3 C . 3.5g/cm3 D . 7.0g/cm3
22、阅读图表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19.3x103

水银

13.6x103

钢、铁

7.9x103

纯水

1.0x103

冰(0℃)

0.9x103

植物油

0.9x103

干松木

0.5x103

酒精

0.8x103

A .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 . 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C .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 . 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23、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B . 通过甲乙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滴表面积越大,蒸发越慢 C . 通过甲丙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温度越高,蒸发越慢 D . 通过甲丁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滴上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慢
24、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 . 1:2 B . 2:1 C . 4:1 D . 8:1
25、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
A . 0℃ B . 13.2℃ C . 4℃ D . 6℃

二、作图题(共1小题)

1、                    
(1)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2)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

三、实验题(共4小题)

1、探究: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

于测量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 S.则AB段的路程SAB=      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像完全      。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      相等。
(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别破璃扳的距离,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

u(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V(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而镜成像时      .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
(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    .

 

(4)
A . 2 cm B . 1 cm C . 0 .5 cm D . 0 cm
3、利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以及蜡烛、凸透镜、光屏等器材,可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放置实验器材,若光具座A处放置蜡烛(如图所示),则C处应放置      (选填“凸透镜”或“光屏”).器材正确放置后,调节烛焰、

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

(2)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得到了如表数据: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f/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1

30

10

倒立、缩小实像

15

2

25

10

倒立、缩小实像

16.7

3

15

10

倒立、放大实像

4

14

10

倒立、放大实像

35

5

30

12

倒立、缩小实像

20

6

30

15

倒立,等大实像

30

①正确操作后表中实验序号3的像距应为      cm,此次像比实验序号4的

      (选填“大”或“小”).

②从数据可得到结论: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大,所成的实像像距越      .人眼

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为了看清物体,人眼在由远到

近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为了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数据。

a. b. c.

(1)选取铝和铜制成的实心金属组件各1套.形状如图所示

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      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分别测出各金属声的质量

②用直尺或量筒(排水法)分别测算出每个金属块的体积

(2)下表为部分小组收集的质量和体积的数据:

物质

组件

m/g

V/cm3

物质

组件

m/g

V/cm3

a

2.7

1

a

8.9

1

b

21.6

8

b

71.2

8

c

27

10

c

89

10

①己根据表中数据画出了铜组件的m=V图象,请在同一坐标上画出铝组件的m-V图象      .

②分析图象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选填“相同”或“不同”):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      ;该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称为      .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  2018年9月23目,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运营。广深港高铁全程141千米,其中内地段115千米,香港段26千米.李菲在国庆节期间乘坐高铁从广州南到香港.列车时刻表如下:

站序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停留时间

01

广州南

——

7:55

——

02

虎门

8:12

8:14

2分钟

03

深圳北

8:31

8:36

5分钟

04

香港西九龙

8:55

——

——

列车中途经过一个隧道,当他所在的车厢进隧道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216km/h,他用手表开始计时,经过20 s车厢出隧道,求:


(1)列车由广州南到香港全程所用的时间;
(2)列车由广州南到香港全程的平均速度:
(3)设想列车在隧道中匀速运动,则该隧道的长度.
2、小明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象如图所示求:(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g/cm3)

液体与烧杯的质量m/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cm3

20

40

60

80

(1)烧杯的质量:       
(2)这种液体的液体的密度
(3)一个能装下200克酒精的瓶子,能了能装下200克这种液体?若不能装下,最多能装多少?若可以装下,这些液体占多大的体积?

五、综合开放题(共1小题)

1、如图为一生活场景,请写出其中的生活现象及相关物理知识(写三条即可).

 

序号

生活现象

相关物理知识

示例

摩托车司机看到别人吃棒冰

光的直线传播

1

2

3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