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北京四中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B . 天然气燃烧 C . 葡萄酿酒 D . 光合作用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B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C . 阿伏加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D .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3、下列仪器中,需垫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 . 燃烧匙 B . 烧杯 C . 试管 D . 集气瓶
4、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

A . 用水冲灭 B . 用嘴吹灭 C . 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 . 用湿抹布扑灭
5、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

A . 0.5mL B . 1mL~2mL C . 3mL~4mL D . 5mL~6mL
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 B . 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 C . 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D . 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7、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见图)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机械性能好 B . 能导电 C . 耐腐蚀 D . 抗震性好
8、在对呼出气体进行探究前,甲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多.”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猜想和假设 B . 提出问题 C . 制定计划 D . 结论
9、对试管中的液体物质进行加热,有时会因操作不当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某学生寻找出下列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 B . 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C . 加热完,没冷却即用冷水冲洗 D . 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
10、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

A . 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B . 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C . 分别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 . 观察颜色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取用固体药品 C . 倾倒液体药品 D . 加热液体
12、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 .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 .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无色液滴 D . 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13、小明用托盘天平称量10g食盐,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此时他应该( )

A . 调节平衡螺丝向右转 B . 减少药品 C . 增加砝码 D . 减少砝码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 .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 . 碳酸钠粉末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白色泡沫产生 D .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15、

在探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 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Ⅰ没有必要盖玻璃片 B . 现象是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 C . 用燃着的木条升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 D . 因为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Ⅰ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
16、在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X↑+2H2O中,X的化学式是( )

A . SO2 B . O2 C . SO3 D . H2SO3
17、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要将其除掉可选用( )

A . 洗涤灵 B . 盐酸 C . 酒精 D .
18、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二氧化钛(TiO2)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TiO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醛对人体健康有害 B . 纳米TiO2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消除甲醛 C . 纳米TiO2与普通的TiO2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 D . 制备纳米TiO2的反应:H4TiO4 TiO2+2H2O
19、

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①③④⑥ B . ②③④⑥  C . ①③④⑤   D . ②③⑤⑥
20、如图,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

A . 均匀的被烧焦 B . 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黑最重 C . 放置在焰心部分被烧黑最重 D . 放置在内焰部分被烧黑最重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你留心了吗?请完成下列空白.

(1)在通常情况下,水是      色液体.

(2)豆油浮在水面上,说明豆油的密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3)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具有气味,试举一例:      

(4)生活中很多固体物质能燃烧,试举一例: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化钙

碳酸钠

氢氧化钙

硝酸铜

硫酸铝

氧化铝

氧化铁

        

        

        

        

        

        

        

3、请根基相关信息,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1)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方程式是      

(3)地质考察人员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主要成分是FeS2)能在氧气(O2)中燃烧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其化学方程式是      

(4)如图是一种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用水制造燃料电池所需的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和氡6种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常温常压下,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味,微溶于水,且熔点和沸点都很低.

由于稀有气体元素分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结构都是稳定结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氙气(Xe)可与氟气(F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氙(XeF4).

工业上,制取稀有气体是通过将液体空气蒸馏(即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得到稀有气体的额混合物,再用活性炭低温吸附法,将稀有气体分离开来.

在焊接精密零件或镁、铝等活泼金属时,常用氩气作保护气.氦气是除了氢气以外的最轻气体,可以代替氢气应用在飞艇中,不会着火和发生爆炸,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色彩绚丽的光芒,可以制成霓虹灯.

根据上述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稀有气体共同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即可).

(2)氦气能应用于飞艇的理由是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      

(4)氙气与氟气反应生成四氟化氙的化学方程式是      

(5)由液态空气制备稀有气体的过程,其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5、正确的使用化学仪器和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前提.

(1)请按照以下要求填空


①仪器B的名称是      ;仪器C的名称是      

②常用于收集气体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③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④量取10mL水所用的仪器是      

(2)以下有关胶头滴管使用的操作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

b、使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液体时,滴管不能接触试管内壁

c、使用完与滴瓶配套的滴管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插入原滴瓶中

d、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的试剂

(3)   实验室现有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先要量取50mL的蒸馏水应选取      mL的量筒,测量某液体的体积时,量筒必须平方,视线要与      保持水平,某学生从装有50mL水的量筒中倒出部分水后,量筒放平稳,而且面对刻度线,仰视页面读数为10mL,则倒出的水的体积      40mL(填“<”、“>”或“=”).

6、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兴趣实验.



(1)如图A所示,向软塑料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2)如图B所示,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使其与碳酸钠粉末接触,观察到的现象是      ,一段时间后,气球膨胀,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3)如图C所示,集气瓶和气球中充有某些气体,通过胶头滴管甲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振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变瘪,液体变浑浊,再通过胶头滴管乙向其中滴入另一种液体后,振荡,发现气球又重新膨胀,上述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4)同学们又设计以下实验研究某混合气体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且碳酸钠能溶于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氮气(N2)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关闭止水夹,向充满N2和CO2混合气的集气瓶中注入10mL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右侧量筒中有115mL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则混合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      %.

三、探究题(共2小题)

1、甲、乙两个小组对蜡烛燃烧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甲组同学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及结论

实验1

点燃前

用指甲在蜡烛上进行刻划

蜡烛上留下很多划痕

说明蜡烛

实验2

燃烧时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H2O,同时放出热量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

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CO2

实验3

熄灭后

吹灭蜡烛

自烛芯出产生一缕白烟

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用火柴点燃白烟

        

(2)(二)乙组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如下拓展实验:

①向焰心斜向插入一直细玻璃管(如图1所示),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处物质的性质有      (写2条).

②该小组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检验蜡烛燃烧后的气体,在A处烧杯中放置燃烧的蜡烛,打开止水夹,观察到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能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      

③蜡烛(足量)在如图3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2、化学课上,同学们对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非常好奇,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相关的探究.

【提出问题】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O2、CO2、水蒸气?

【查阅资料】①呼出的气体张仍含有O2

②CO2能溶于水;

【假设与猜想】呼出的气体中含有O2、CO2、水蒸气

(1)【设计方案并实验】检验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O2和水蒸气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O2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2)【继续探究】比较人呼出的气体中CO2和吸入空气中的CO2含量的高低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如图),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较高

方案二:用以下相同的两套装置进行对比实验,一套从导管        吸气30秒观察现象;然后另一套从导管口       吹气30秒.

          

(3)【反思与评价】甲同学认为方案一中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不合理,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其理由是      

(4)乙同学经过思考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能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 , 还能比较其与吸入空气中的CO2的高低.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中C瓶的作用是      ,该装置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届北京四中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