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年级:八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倘若自然界的细菌、真菌等突然消失,则将会出现( )
A . 动植物大量繁殖
B . 人类没有传染病
C . 植物没有病虫害
D . 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堆积如山
2、有些细菌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它们的生活方式是( )
A . 寄生生活
B . 自养生活
C . 腐生生活
D . 共生生活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微生物作用的是( )
A . 帮助植物传粉受精
B . 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C . 引起食物腐败
D . 产生抗生素
4、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永远保留着的原因是( )
A . 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
B . 土壤中的小虫子可以分解
C . 腐生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
D . 绿色植物能够动植物遗体
5、能引起人类患甲癣、脚癣的生物大多数是( )
A . 细菌
B . 真菌
C . 病毒
D . 寄生虫
6、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细菌和真菌对人类一般都是有害的
B . 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 . 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 . 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7、今年6月初,德国爆发了急性肠道疾病疫情,该病是由于感染了一种新型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下面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多数种类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B . 都会危害动植物和人的健康
C . 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D . 有些种类能与动植物共生
8、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走,这是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中( )
A . 生产者过多
B . 缺少生产者
C . 没有消费者
D . 缺少分解者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将落花转化为泥土的主要是( )
A . 细菌和真菌
B . 动物和人类
C . 阳光和雨露
D . 蚯蚓和蚊子
10、细菌和腐生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它们( )
A . 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B . 导致其他生物生病或死亡
C . 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D . 分解动植物遗体,使之变为无机物
二、判断题(共5小题)
1、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A . 正确
B . 错误
2、判断题:枯草杆菌能使梨和香蕉等水果腐烂 。(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3、只要细菌和真菌存在,人就会患病。 ( )
A . 正确
B . 错误
4、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利的。(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5、腐生性微生物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有利于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共10小题)
1、 农药的化学性质一般比较稳定,能够在土壤中残留较长时间,农药能不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呢?科学家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并混匀分别装入一些相同容器,并分两组:甲组进行高压灭菌,乙组不灭菌,然后向两组容器内的土壤喷施等量的“敌草隆”,然后把两组容器放入温箱培养,请回答:
(1)你预测甲容器内 。 乙容器内 。
(2)你得出的结论是 。
(3)甲和乙两组容器,实验组是 ,对照组是 。
2、根瘤菌是一类单细胞、无成形细胞核的微生物。当豆科植物幼苗长出后,土壤中与该种豆科植 物相适应的根瘤菌就侵入根内。根瘤菌在根内不断繁殖,并且刺激根内的一些薄壁细胞分裂,进而组织膨大,形成根瘤,豆科植物制造有机物,一部分供给根瘤菌,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作用供给豆科植物氮,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1)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 .
(2)根瘤菌是 菌,营养方式是 养.
(3)植物通过根瘤菌得到肥料与大量施用化肥相比,优越之处是 .
3、某学校两位同学对学校废纸处理产生了分歧,甲说,可以用焚烧法,速度快。乙反对这种方法,他设想土埋法,利用细菌、真菌分解废纸。为了证明他的想法正确,拟定了三个方案,把同类型废纸分A、B两组(纸保持潮湿): ①将A组放在无菌土中,B组放在自然条件下。②将A组灭菌后放在无菌土中,B组放在自然条件下。③将A、B组都灭菌处理,A放在无菌土中,B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土中。 请回答:
(1) 你赞成甲还是乙的方法?为什么?
(2)A、B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废纸?
(3)使废纸保持潮湿,理由是?
(4)方案1中,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 方案2中,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 方案3中,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
(5)你赞成哪一个方案?为什么?
4、为了探究某种细菌的分解作用,生物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将甲、乙两组落叶分别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该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分析此探究实验.‘
(1)实验前,必须先将 (填“同一种”或“不同种”)树的落叶分成等量的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2)该实验的实验组是 ,对照组是 .
(3)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 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这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 作用.
(4)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将甲、乙两组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你认为他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吗?为什么? .
5、 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藻类通过 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供给藻类 .
6、有些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 ,彼此 , 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自生活,这种现象叫 ;如地衣.
7、
如图是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和真菌参与了物质循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 、 和 .
(2)这些物质又被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 .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已死去的动植物体,从中获得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叫 (填“腐生”或“寄生”或“共生”)
8、俗话说:“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利用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分析:
(1)土壤中一些腐生的 菌和 菌将落下的花瓣分解了,所以过一段时间以后花瓣就消失了.
(2)落下的花瓣被分解生成了 被蔬菜吸收,成为制造 的原料,所以那里的花长得特别旺盛.
(3)这种现象说明 者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9、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新鲜的肉不处理,放久了会腐烂,而且夏天鲜肉要比冬天腐烂快些.为了探究鲜肉腐烂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假设:鲜肉腐烂与它的含水量有关.为此,他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他的假设:取两块瘦肉(重量相同),用烘干机将两块瘦肉中的水分烘干;分别置于甲乙两个干燥瓶洁净的培养皿中;再将两个培养皿置于同一个温暖的地方,只在乙培养皿中的瘦肉上滴加少量的蒸馏水.
请据此作答:
(1)你预期他的实验结果是 培养皿中的瘦肉先腐烂.
(2)设计甲培养皿的目的是什么? .
(3)鲜肉腐烂是因为 和 分解了鲜肉中的有机物.
(4)你认为鲜肉腐烂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
(5)他的实验结果能否验证他的假设?若不能,请设计你的实验改正方案.
10、把鱼的内脏埋进菜园的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内脏却不见了.请分析:
(1)土壤中一些腐生的 菌和 菌将鱼的内脏分解了,所以过一段时间以后鱼的内脏就消失了.
(2)鱼的内脏分解生成了 、水和无机盐,被蔬菜吸收和利用,成为光合作用制造
和氧气的原料,所以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
(3)这种现象说明 者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