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6节导体的电阻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用电器距离电源为L,线路上的电流为I,为使在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那么,输电线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为 (  )
A . B . C . D .
2、关于电阻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绝缘体的电阻率最大 B . 纯金属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 超导体的电阻率为零,所以在任何温度下对电流都没有阻碍作用 D . 电阻率的大小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与材料本身无关
3、一根均匀导线,现将它均匀拉长,使导线的直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此时它的阻值为64Ω,则导线原来的电阻值为(  )
A . 128Ω B . 32Ω C . D .
4、如图所示为一测量电解液电阻率的长方体容器(左右两侧是金属板,其他侧面是绝缘玻璃),P、Q为电极,设a=1 m,b=0.2 m,c=0.1 m,当里面注满某电解液,在P、Q两端加上电压U=10 V时电流I=5 A,则电解液的电阻率ρ是( )

A . 0.04 Ω·m B . 2 Ω·m C . 20 Ω·m D . 40 Ω·m

二、单选题(共4小题)

1、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截成长度相等的三段,再将它们并联起来,测得阻值为3 Ω,则此电阻丝原来的阻值为:( )
A . 9 Ω B . 8 Ω C . 27 Ω D . 3 Ω
2、在“探究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关系”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 B . 将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测出宽度,除以圈数得到金属丝直径 C . 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 D . 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据R= 可知,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变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时,导体的电阻也变为原来的2倍 B . 据R= 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改变,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也改变,但导体的电阻不变 C . 据ρ= 可知,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的乘积RS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L成反比 D . 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导体的电阻R皆无关
4、温度能明显地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如图所示图线分别为某金属导体和某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则(  )

A . 图线1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B . 图线2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C . 图线1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D . 图线2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在“测量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为      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 V,内阻不计)、电流表(内阻约0.1 Ω)、电压表(内阻约3 kΩ)、滑动变阻器(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

I/A

0.020

0.060

0.160

0.220

0.340

0.460

0.520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 是采用图2中的图      (填“甲”或“乙”)。

(3)图3 是测量 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图3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开关闭合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

(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4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4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 =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5)
A . 1×10-2 Ω∙m B . 1×10-3 Ω∙m C . 1×10-6 Ω∙m D . 1×10-5 Ω∙m
(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
(6)
A .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 . 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C . 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 D . 用U-I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四、填空题(共1小题)

1、把一条电阻为64Ω的均匀电阻丝截成等长的n段后,再并联起来,电阻变为1Ω,则n等于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A、B两地相距40 km,从A到B两条输电线的总电阻为800 Ω。若A、B之间的某处E两条线路发生短路。为查明短路地点,在A处接上电源,测得电压表示数为10 V,电流表示数为40 mA。求短路处距A的距离。

2、一根长为L=3.2 m、横截面积S=1.6×10﹣3 m2的铜棒,两端加电压U=7.0×10﹣2 V。铜的电阻率ρ=1.75×10﹣8  Ω·m,铜内自由电子的体密度为n=8.5×1029 m﹣3。求:
(1)通过铜棒的电流;
(2)铜棒内的电场强度;
(3)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度。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6节导体的电阻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