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达标检测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 . 才能和学识
B . 门第和出身
C . 民族和地域
D . 等级和财产
2、右图为年画《教子成名》。它描绘的是古代女子王春娥因教育儿子刻苦读书,考取功名,而受到朝廷嘉奖的故事。与“考取功名”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3、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是指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有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4、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 . 隋炀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5、如果你是生活在唐玄宗时期的读书人,在参加进士科考试之前,你主要复习的内容是( )
A . 算学
B . 诗赋
C . 书法
D . 历史
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唐朝开元年间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
A . 战场杀敌立功
B . 积极垦荒耕作
C . 参加科举考试
D . 依靠门第出身
7、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
A . 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B .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C . 把选拔各级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D . 打破了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8、唐代大多数诗人都走过科举之路,唐诗百花纷呈的繁荣局面与科举制密不可分,其原因是唐朝 ( )
A .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 . 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C . 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 . 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9、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B . 打破了特权垄断
C . 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D . 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10、“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 .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 . 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C . 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 . 有效地防止了政权被颠覆
11、清代有奏折指出:“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拟请宸衷独断,雷厉风行,立沛纶音,停罢科举。”该奏折的内容奏请朝廷 ( )
A . 重视科举
B . 完善科举
C . 发展科举
D . 废除科举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
1、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都涉及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