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题

年级:九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其性质是(   )

A . 工人农民联盟的共和国 B . 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C .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D . 苏维埃共和国
2、下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 . 大规模的清洗运动
3、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有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B . 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C . 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 . 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4、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从下图数据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

A . 苏联工业发展慢于德国 B . 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C . 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D . 苏联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5、对于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形成的某种政治经济体制,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体制是指(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 . “五年计划”
6、一个苏联工人说:“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这段话突出地反映了(  )

A . 战时共产主义存在严重的弊端 B . 新经济政策不再适应当时的国情 C . 斯大林体制伤害了群众的积极性 D . 苏联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偏低
7、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

A . 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 . 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 . 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 . 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8、斯大林模式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是形成的标志 B . 使得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C . 促进苏联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 D . 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9、小芳同学比较、归纳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程中都曾经出现过的现象,结论错误的是(   )

A . 都出现过严重的个人崇拜 B . 都建立过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 . 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都曾大规模地平反历史冤假错案
10、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曾起过积极作用 B . 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C . 这种体制存在严重缺点和弊端,后来日益严重阻碍了苏联各个领域的发展 D . 适应了苏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予以充分肯定
11、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 .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 . 加速了农业的发展 D . 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2、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水平由1931年的世界第五位和欧洲第四位跃居为世界第二位和欧洲第一位。苏联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13年的2.6%增长为1937年的10%。苏联工业发展的速度,是当时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这是因为:(   )

A . 十月革命 B . 新经济政策 C . 罗斯福新政 D . 斯大林模式
13、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之初,大都照搬苏联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

A . 片面发展重工业 B . 偏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C . 企业自主权过大 D . 地方工业管理权过大
14、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 . 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 .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 . 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 . 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1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都属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关于它们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 . 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 . 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 C . 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都 D . 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6、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

A . 苏联的成立 B . “一五、二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C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 新宪法的颁布
17、苏联“新宪法”通过时,下列情况那个是正确的:(   )

A . 苏联已经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 B . 苏联已经完成农业集体化 C . 苏联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D . 苏联变成一个民主社会主义国家
18、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斯大林模式 D . 英法绥靖政策
19、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   )

A . 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政府成立 B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制度建立 C .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成 D .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20、苏联的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的是( )

A . 重工业 B . 轻工业 C . 农业 D . 商业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苏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众多不同的名字,请列举苏联在发展过程中分别采用的名字,并请同学们简介其由来。
2、20世纪30年代,苏联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

1936年,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飞机、汽车和各种重型机械增长非常迅速。同时人民的生活日用品,如粮食、服装、烟、酒等则严重不足。据说,一条相当普通的牛仔裤,在前苏联算得上生活奢侈品,一般人根本买不到。

据此,你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怎样的问题?谈谈你设想的解决方法。

4、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这部宪法宣布苏联是什么国家?
5、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两次重大转折分别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