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思品七年级下册4.7.2法不可违提技能·一课一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
1、
净化网络空间,拒绝网络谣言,坚守“七条底线”,我们人人有责。漫画《行为底线》说明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
A . 不说谎
B . 不违纪
C . 不违法
D . 不犯罪
2、下列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
A . 李某在电影院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
B . 家长为教育儿子将其打成骨折
C . 某出租车司机将乘客遗忘在车上的价值万元的笔记本电脑据为己有
D . 中学生王某在课间与同学在楼道追逐打闹
3、尹某因扰乱市场秩序被人民法院处以罚金,佘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拘留十天。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
A . 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B . 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 .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 . 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4、下列四组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5、2014年5月23日,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汉、刘维等36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罪以及故意杀人罪等案件一审公开宣判,共判处5人死刑、5人死刑缓期2年执行、4人无期徒刑、22人有期徒刑。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看,他们的行为( )
A . 触犯了刑法
B . 扰乱了社会秩序
C .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D . 应受刑罚处罚
二、判断说明题(共1小题)
1、有一天小明看了一则法律新闻,是关于某一个身居要职的人被判处死刑的消息。后来他在周记中写道:“那个大官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触犯了刑罚,受到了刑法处罚,真是大快人心。我们不能向这样的人学习,否则,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受到这样的处罚就惨了!”
小明在周记中,对于法律名词的用法有几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出你的理由。
三、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
1、八年级学生王某,平日不守纪律,经常逃课上网,也不接受教育,常常向低年级同学索要钱物,稍有不从,就大打出手。辍学后竟发展到入室盗窃、拦路抢劫等严重违法行为。在一次持刀抢劫过程中他被公安机关抓获,人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处王某有期徒刑6年。
根据材料请你回答:
(1)王某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2)王某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
(3)请你谈谈从这则案例中得到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