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 .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不一定经过生殖隔离 C . 自然选择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使种群定向进化 D .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特征
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 . “S”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的变化代表生物进化 D . 种间竞争、基因重组和外来物种入侵都是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
3、下列观点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 . 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B . 地理隔离阻碍了不同种群间基因的自由交流 C . 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D .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B . 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但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没有影响 C . 小麦吸浆虫在接触敌敌畏后能产生抗药性的个体,敌敌畏的使用能增强小麦吸浆虫的抗药性 D . 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二倍体母本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
5、十字花科植物产生的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对多数昆虫都是有毒的,菜粉蝶却能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运用转基因技术可将抗虫基因导入十字花科植物,从而防治菜青虫对十字花科植物的危害。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


A . 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诱导菜粉蝶产生变异,因而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背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 B . 将抗虫基因导入十字花科植物后,还需经过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C . 某种十字花科植物的不同品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不同,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D . 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发生了共同进化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B .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变异多样性 C . 最早登陆的生物是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两栖类 D .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
7、沟酸浆属植物中有两个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一种开粉红花,被红色的蜂鸟传粉;另一种开黄花,被大黄蜂传粉。将两物种控制花色的一对基因互换,两物种的传粉者也会随之互换。由此无法推断出的是(   )

A . 花色是其传粉者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 传粉者在传粉时被捕食的概率较低 C . 传粉者不同是两种植物间隔离的形式之一 D . 两物种的性状差异一定不是少数基因决定的
8、研究发现,将同种果蝇分别在淀粉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上培养多代,果蝇仍倾向与在同类培养基上生活的个体交配。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两类培养基为果蝇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 B . 这种交配偏好可视为一种选择作用 C . 长期选择性交配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差异 D . 出现了选择性交配说明果蝇间已产生了生殖隔离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

A . 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B . 猎豹捕食斑马 C . 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D . 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
10、以下关于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诱变育种后通过人工选择使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频率由小逐渐变大,从而使生物进化 B .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 . 生物与环境之间也存在共同进化 D .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及其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某种生物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生物进化 B . 退耕还林能保持水土,说明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 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 . 原产美洲的互花米草入侵江苏沿海一带,迅速扩散后会降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12、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

A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 自然选择 C . 地理隔离 D . 共同进化
1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的多样性 B . 湿地的蓄洪防旱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 易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 D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14、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 . 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 .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 . 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15、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逐渐适应。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雌雄鸟采蜜植物的差异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 B . 上述两种植物与蜂鸟的相互适应有利于各自繁衍后代 C . 花蕊蜜管的形态与鸟喙的长度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题中所述的各种生物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生物群落
16、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形成叙述错误的是(   )

A .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 . 达尔文是从种群水平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C .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D . 共同进化的结果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1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 .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 . 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 .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B .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C .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 .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1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及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存在长期的地理隔离,则一定会进化为两个物种 B . 基因型频率是否发生定向改变是判断种群进化的依据 C . 有性生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 . 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20、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现代进化理论更合理的揭示了生物进化、物种形成等客观规律,有助于人们合理的认识到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个体和种群均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自然选择无关 D . 通过地理隔离就能形成新物种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   )

(2)
A . 适应辐射 B . 地理隔离 C . 生存竞争 D . 生殖隔离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      的结果。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      变小。

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5)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      

(6)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      

2、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下图1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图2表示非洲猴进化基本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2)四个物种起源相同,是由共同的祖先通过      等变异,经过长期      逐渐形成的。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个物种是      ,两者的DNA差异至少经历了约      万年的累积(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判断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      

(3)一个非洲猴种群的个体间存在形态、生理等特征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      多样性。图2中的X,Y,Z表示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X是指      

A.突变

B.选择

C.适应辐射

D.隔离

3、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大熊猫体型与熊相似,但分布地区和喜食竹子方面又同小熊猫相似,科学家利用DNA—DNA分子杂交技术研究它们之间亲缘关系并绘制如图。

(1)棕熊、马来熊、眼睛熊之间的性状差异体现了(   )

(1)
A . 遗传多样性 B . 物种多样性 C .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 基因型多样性
(2)DNA—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测定不同物种DNA片段中核苷酸的差异率,据图判断大熊猫与马来熊的差异率      (大于/等于/小于)大熊猫与小熊猫的差异率。

(3)根据现代进化理论,大熊猫和小熊猫属于两个物种的标志是      。现代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多选)      

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B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C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E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F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4)大熊猫属于珍惜濒危动物,如不加以保护,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灭绝,因此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加以保护,其中在四川成都建立人工繁殖基地属于      (就地/迁地/离体)保护。就物种本身而言,导致其灭绝的内在原因可能是      

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研究者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下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1)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      多样性,该多样性的实质是      多样性。

(2)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      

(3)该研究发现,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山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就⑥⑦形成过程而言,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的意义是      

(4)由种群X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7百万年,⑥和⑦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      。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B.⑥⑦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⑥⑦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

5、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      

(2)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      

(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      ,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      不同,导致      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

(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

世代

甲箱

乙箱

果蝇数

A

T1

E

果蝇数

A

T2

E

第一代

20

100%

0

64%

20

100%

0

65%

第四代

350

89%

15%

64.8%

285

97%

8%

65.5%

第七代

500

67%

52%

65.2%

420

96%

66%

65.8%

第十代

560

61%

89%

65%

430

95%

93%

65%

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      ,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      ,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      %。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