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2 1.4力矩的平衡条件同步练习
年级:高二 学科:物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所示的均匀水平杆OB重为G , 左端O为固定在墙上的转动轴.跨过定滑轮P的细绳的左端系在杆的中点A , 右端系在B端,PB竖直向上,A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定滑轮被竖直绳CP和水平绳PD系住.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跨过定滑轮的细绳所受的拉力是
B . CP绳所受的拉力是
C . PD绳所受的拉力是
D . 轴O受到的水平拉力




2、如图所示,质量为M、上表面光滑的平板水平安放在A、B两固定支座上.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某一速度匀加速从木板的左端滑至右端.能正确反映滑行过程中,B支座所受压力NB随小滑块运动时间t变化规律的是( )
A .
B .
C .
D .




3、如图,质量为m的均匀半圆形薄板,可以绕光滑水平轴A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B是它的直径,O是圆心.在B点作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薄板平衡,此时AB恰处于水平位置,若保持力F始终竖直向上,在F作用下使薄板绕A点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直到AB接近竖直位置的过程中,力F对应的力矩为M , 则M、F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 M变小,F不变
B . M、F均变大
C . M、F均先变大再变小
D . M先变大再变小,F始终变大
4、根据汉族民间传说,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它是我国民间过去很长时间一直使用的称量物体质量的衡器.通常它是由一根一头粗、一头细的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直杆、称钩(BD)、提纽(O)、用可左右移动的轻线悬挂的称砣(质量为m)组成.称杆与称钩整体的重心在C点.不称物体时,将称砣置于A处,此时手提提纽,称杆恰能水平平衡.因而A点质量的刻度为零.当称钩上悬挂重物时,秤砣向右移动x到P点时重新平衡.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杆秤上的刻度一定是均匀的
B . 其它条件不变,OB之间的距离越小,称量范围越小
C . 其它条件不变,砣的质量越大,秤量范围越小
D . 如果在加速上升的电梯中,杆秤称量计数将偏大
5、如图所示,一根绳子一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动滑轮P悬挂一重物B , 其中绳子的PA段处于水平状态.另一根绳子一端与动滑轮P的轴相连,在绕过光滑的定滑轮Q后在其端点O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外力F , 使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滑轮均为光滑、轻质,且均可看作质点.现拉动绳子的端点O使其向左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则该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较( )
A . 拉力F不变
B . 拉力F减小
C . 角θ不变
D . 角θ减小
6、光滑直杆AB和BC按如图所示连接,A、C处与竖直墙用铰链连接,两杆在B点也用铰链连接,杆及铰链的质量与摩擦都不计.ABC构成一直角三角形,BC与墙垂直,将重力为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P从A点静止释放,则物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 )
A . AB杆对BC杆的作用力方向垂直AB杆向右上方
B . C处铰链对BC杆的作用力不变
C . A处铰链对AB杆的作用力方向不变
D . A处铰链对AB杆的作用力先变小后变大
7、如图,AB、CD分别是两个质量均为m、可以绕A、C两固定水平光滑转轴转动的匀质细杆,D为AB杆的中点,且AC=AD , 现在B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AB杆的力F 使杆处于静止状态,DC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g为重力加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CD与AB杆接触处光滑,D端受到的CD杆的作用力大小为
B . 若CD与AB杆接触处光滑,D端受到的CD杆的作用力大小为
C . 若CD与AB杆接触处有摩擦,则力F比接触处光滑时要大
D . 无论接触处是否光滑,及转动方向如何,力F均为一定值


8、如图所示,T型支架可绕O点无摩擦自由转动,B端搁在水平地面上,将一小物体放在支架上让其从A端自由下滑,若支架表面光滑,当小物体经过C点时,B端受到的弹力为N1;若支架和小物体间有摩擦,并从A端给小物体一定的初速度,小物体恰好沿AB匀速下滑,当小物体经过C点时,B端受到的弹力为N2 , 前后两次过程T型支架均不翻转,则( )
A . N1=0
B . N1<N2
C . N1>N2
D . N1=N2
9、如图,光滑的平台上有一质量为20kg长为10.0m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B , 其中7.0m伸出平台,O点是其重心.为了不使木板翻倒,起初让一个质量为30kg的小孩站在长木板的右端.关于木板的平衡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小孩从木板右端向左端走动,小孩在木板上走动的距离不能超过3.0m
B . 若小孩从木板右端向左端走动,小孩在木板上走动的距离不能超过5.0m
C . 小孩可以在木板上向左随意走动,但决不能从左端离开长木板,否则木板就会翻倒
D . 小孩不但可以在木板上向左端随意走动,而且还可以从左端离开木板,木板也不会翻倒
10、如图所示,杠杆的两端分别悬挂重物G1、G2后保持水平平衡,如果用水平力F向左缓慢拉起物体G2 , 使悬挂物体G2的悬线向左偏离竖直方向,则( )
A . 杠杆的A端将下降
B . 杠杆的B端将下降
C . 杠杆仍保持平衡
D . 细线BC上的拉力将保持不变
11、如图,T字形架子ABO可绕通过O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转动轴自由转动.现在其A端与B端分别施以图示方向的力F1和F2 , 则关于F1和F2产生的力矩M1和M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M1引起T形架顺时针转动,M2引起T形架逆时针转动
B . M1和M2可能使T形架保持平衡
C . M1和M2使T形架逆时针转动
D . M1和M2使T形架顺时针转动
12、如图,一根木棒AB在O点被悬挂起来,在A、C两点分别挂两个和三个钩码,AO=OC , 木棒处于平衡状态.如在A点再挂两个钩码的同时,在C点再挂三个钩码,则木棒( )
A . 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动
B . 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
C . 平衡可能被破坏,转动方向不定
D . 仍能保持平衡状态
13、如图所示,粗糙斜面上有一绕有线圈的滚筒A , 线圈中通有电流,空间有一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在下列四种情况中由静止释放滚筒,滚筒可能保持静止状态的是( )
A .
B .
C .
D .




14、关于力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力对物体的转动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矩的大小和方向
B . 力不等于零时,力对物体一定产生转动作用
C . 力矩等于零时,力对物体也可以产生转动作用
D . 力矩的单位是“牛•米”,也可以写成“焦”
15、如图,竖直轻质悬线上端固定,下端与均质硬棒AB中点连接,棒长为线长的两倍.棒的A端用铰链墙上,棒处于水平状态.改变悬线的长度,使线与棒的连接点逐渐右移,并保持棒仍处于水平状态.(若一个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三个力一定是共点力)则悬线拉力( )
A . 逐渐减小
B . 逐渐增大
C . 先减小后增大
D . 先增大后减小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一根不均匀的铁棒AB与一辆拖车相连接,连接端B为一固定水平转动轴,拖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棒长为L , 棒的质量为40kg , 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棒的重心C距转动轴为
,棒与水平面成30°角.运动过程中地面对铁棒的支持力为 N;若将铁棒B端的固定转动轴向下移一些,其他条件不变,则运动过程中地面对铁棒的支持力将比原来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如图,重为G的物体,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车D上.转动绞车,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及轴承的摩擦略去不计,杆AB和BC的质量不计,A、B、C三处均用铰链连接.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杆AB所受力的大小为 N,杆BC所受力的大小为 N.
3、重为G的均匀直杆AB一端用铰链与墙相连,另一端用一条通过光滑的小定滑轮M的绳子系住,如图所示,绳子一端与直杆AB的夹角为30°,绳子另一端在C点与AB垂直,AC=
AB . 滑轮与绳重力不计.则B点处绳子的拉力的大小是 N , 轴对定滑轮M的作用力大小是 N .

4、如图所示,为一水阀的示意图,C为轻活塞,截面积为10cm2 , AB是长为0.8m的轻质杠杆,O为转轴,AO的长度为0.2m , 各接触处均光滑.已知大气压强为1.0×105Pa , 自来水管内的压强为2.5×105Pa . 为保持AB杆水平而水不流出,则在B端需挂一质量为 kg的重物,此时转轴对杆的作用力大小为 N .
5、半径分别为r和2r的两个质量不计的圆盘,共轴固定连结在一起,可以绕水平轴O无摩擦转动,大圆盘的边缘上固定有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小圆盘上绕有细绳.开始时圆盘静止,质点处在水平轴O的正下方位置.现以水平恒力F拉细绳,使两圆盘转动,若两圆盘转过的角度
时,质点m的速度最大,则恒力F= ;若圆盘转过的最大角度
则此时恒力F= .


6、可轻杆OA绕转轴O自由转动,用轻绳AB和轻弹簧BC连接,位置如图所示.将质量m的小物块悬挂在轻杆中点处,静止后OA处在水平位置,轻绳AB伸直但无拉力,则此时弹簧上的弹力大小为 ;将m右移OA/4的距离,轻绳上拉力大小为 .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改进后的“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力传感器、定滑轮固定在横杆上,替代原装置中的弹簧秤.已知力矩盘上各同心圆的间距为5cm .


(1)(多选题)做这样改进的优点是( ) (1)
A . 力传感器既可测拉力又可测压力
B . 力传感器测力时不受主观判断影响,精度较高
C . 能消除转轴摩擦引起的实验误差
D . 保证力传感器所受拉力方向不变
(2)某同学用该装置做实验,检验时发现盘停止转动时G点始终在最低处,他仍用该盘做实验.在对力传感器进行调零后,用力传感器将力矩盘的G点拉到图示位置,此时力传感器读数为3N . 再对力传感器进行调零,然后悬挂钩码进行实验.此方法 (选填“能”、“不能”)消除力矩盘偏心引起的实验误差.已知每个钩码所受重力为1N , 力矩盘按图示方式悬挂钩码后,力矩盘所受顺时针方向的合力矩为 N•m . 力传感器的读数为 N .
2、用如图所示装置做“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条件“的实验,力矩盘上个同心圆的间距相等.


(1)(多选)在用细线悬挂钩码前,以下哪些措施是必要的( ) (1)
A . 判断力矩盘是否在竖直平面
B . 判断横杆MN是否严格保持水平
C . 判断力矩盘与转轴间的摩擦是否足够小
D . 判断力矩盘的重心是否位于盘中心
(2)在A、B、C三点分别用细线悬挂钩码后,力矩盘平衡,如图所示,已知每个钩码所受的重力为1牛,则此时弹簧称示数为 N.
(3)由于力矩盘偏心未经调整实际测出的弹簧称读数偏大,则力矩盘的重心在轴的 .(填左方或右方)
3、在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开始前需要检查力矩盘重心是否在转轴处,描述检查的操作过程 .
(2)某同学采用50g的钩码,力矩盘平衡后如图所示,弹簧秤读数1.1N , 盘面中3个同心圆半径分别是2cm、4cm、6cm . 填写下表(g取9.8m/s2 , 答案精确到0.001N•m):
顺时针力矩 | 逆时针力矩 |
0.059N•m |
|
4、如图所示是一个半径为R的轮子,它绕固定转动轴O顺时针方向转动,两侧各有一个长为L的竖直杆MO和NQ,它们都固定在天花板上M、N处(如图所示).两轻杆上距轴为a处各固定一宽度为b的摩擦块(上下厚度不计).摩擦块与轮子间动摩擦因数都是μ(μ<
) , 不计杆与摩擦块的重力.为使轮子刹停,在两杆下端P、Q之间用轻绳悬挂一重物.刚好使三根细绳之间夹角都相等.

(1)有同学认为:“由于该装置高度对称,所以两边摩擦力的大小是相等的”.你认为这位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设AP和AQ上的拉力的大小都是F , 则左、右两侧摩擦力作功之比是多少?
(3)为使轮子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停下,规定制动力矩的大小为M . 求此时在下方悬挂物体的重力G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