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古诗四首》之《春望》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填空题(共14小题)

1、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 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 . 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 . 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 . 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2、给划线字注音。

      

      

      

万金

更短

不胜

3、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峰火            底万金            骚更短             混欲      

4、找出并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改为      

②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改为      

5、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①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②《春望》中表达诗人战乱中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的诗句是:             

6、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①烽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②深

9、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 . 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 . 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 . 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10、对《春望》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


A . 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 . 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C . 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 . 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11、读诗《春望》,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 . 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 . 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 . 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12、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 B . 《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 C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 D . 《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
13、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 在、泪、月、短 B . 深、心、金 C . 深、心、金、簪 D . 在、 深、心、金、簪
14、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二、阅读题(共1小题)

1、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下面的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1)
A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 . 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 . 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 . 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3)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4)“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5)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古诗四首》之《春望》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