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上海市闵行区九年级上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属于溶液的是(  )


A . 牛奶 B . 蒸馏水  C . 汽水 D . 豆浆
2、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 增加易燃物,使燃烧更旺 B . 增大氧气浓度,使燃烧更旺 C .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使燃烧更旺 D . 提高物质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旺
3、不属于化学研究物质范畴的是(   )

A . 宏观组成 B . 化学性质 C . 变化规律 D . 运动状态
4、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食物腐败 B . 香水挥发 C . 火柴燃烧 D . 铁器生锈
5、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氧气 B . 空气 C . 矿泉水 D . 大理石
6、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A . 氢能 B . 汽油 C . 风能 D . 太阳能
7、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A . 金刚石和石墨 B . 双氧水和水 C . 干冰和冰 D . 氧气和液氧
8、常温下测得一些食物的近似pH,显碱性的是( )

A . 苹果汁:3.1 B . 番茄汁:4.2 C . 牛奶:6.5 D . 玉米粥:7.5
9、MgO是一种耐火材料,其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1 B . -2 C . +1 D . +2
10、用途仅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 石墨作铅笔芯 B . 生石灰作干燥剂 C . N2作保护气 D . CO2作灭火剂
11、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滴加液体 C . 加热蒸发 D . 测定溶液pH
12、化学用语与表示意义相符合的是(   )

A . Cl2:2个氯原子 B . Zn:1个锌分子 C . 2Fe:2个铁原子 D . 3S:3个硫元素
13、物质名称和化学式书写都正确的是(   )

A . 硫酸钠:NaSO4 B . 氢氧化亚铁:Fe(OH)2 C . 贡:Hg D . 硝酸钾:KnO3
14、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说法正确的是(   )

A . 青蒿素分子的式量为282g/mol B . 青蒿素中氢元素含量最高 C . 青蒿素由42个原子构成 D . 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5
15、下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B . 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 . 反应中“ ”表示原子的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 D .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6、右图中,①、④是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是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 . ①变红,③不变红 B . ④变红,②不变红 C . 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 . 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17、右图表示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受热过程,某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 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B . 产生氧气的质量 C .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D .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18、t℃时,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a g无水硫酸铜,恢复至原温度可析出b g硫酸铜晶体。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溶剂的量不变,颜色不变 B . b g硫酸铜晶体中含硫酸铜的质量大于a g C .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解度变小 D . (b-a)g表示原溶液损失的溶质质量
19、一定质量的木炭在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产生CO和CO2 , 且反应后测得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

A . 10% B . 20% C . 30% D . 40%
20、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4Fe+3O22Fe2O3 B . CaCO3→CaO+CO2 C . 2H2+O22H2O D . CO+O2CO2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① 煤、      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② 生活中常用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等,这里的氟、钙是指      (填“单质”、“分子”、“原子”或“元素”)。

③ 厨房炒菜时,在客厅能闻到菜香味的主要原因是      

④ 书写重要的材料常使用碳素墨水的原因是      

⑤ 打开汽水瓶盖,发现有大量的气泡逸出,原因是      ,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⑥ 我国新版饮用水标准中要求使用消毒剂一氯胺(NH2Cl),其摩尔质量为      , 0.1mol的NH2Cl中约含氢原子      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含氮元素的质量      g。

2、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关于“H2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表示水这种物质     Ⅱ.表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Ⅲ.表示一个水分子     Ⅳ.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人发热的时候,常常用冰块来降温,是利用了水的      性质。

(3)实验室电解水(如图1),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生成的气体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Ⅰ.分子大小        Ⅱ.分子种类         Ⅲ.分子间隔

(5)某水厂净化水的大致流程如下:


水经过沙滤池,除去的杂质是      ;炭滤池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6)水常用来配制溶液。现将100g 95%的乙醇溶液稀释为75%的乙醇溶液用于医用消毒,需要加水的体积为      mL。(精确到0.1)

3、右下图牵手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A、B、C、D和E分别是木炭、镁条、二氧化碳、铁丝和氧气中的一种物质,其中B在通常情况下不助燃不可燃,但是A可以在B中燃烧,C具有吸附性。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B      ,E      

(2)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B和C反应过程中,B作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4)E在D中燃烧的现象是      

(5)图中的牵手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个数为      

(6)除了图中的牵手关系外,还能互相牵手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的含义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当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3)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t3℃(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      。Ⅰ.溶质的质量   Ⅱ.溶剂的质量   Ⅲ.溶质的质量分数

(4)t2℃时,在含有50 g水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mg甲和mg乙,升温至t3℃,甲完全溶解,乙仍有剩余,则m的质量范围是      

5、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将图1和图6连接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氧气已经集满的现象是      。若用图6收集一瓶含1/4空气的氧气,操作的方法是      

(2)图2中仪器A的名称为      ,它在装置中的主要作用是      。甲同学用图2和图      连接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中加入盐酸的量至少要      

(3)乙同学在图2基础上增加了一块带孔的隔板(如图3),则大理石应放在      处(填“a”或“b”),该装置中加入盐酸的量至少要      ;若加入盐酸过多,则有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要使反应停止,其操作是      

(4)丙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反应前他事先往试管中加入了少量的水,甲同学由此产生了疑问,提出了猜想:

猜想1:加水可以起到稀释的作用,使反应速度变缓。

猜想2:……

甲同学根据猜想进行了实验:每次取15mL 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不同溶质

质量分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   验

1

2

3

4

5

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

3%

5%

10%

15%

MnO2粉末用量/g

0.5

0.5

0.5

0.5

0.5

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s

560

186

103

35

12

反应后液体温度/℃

26

38

43

59

71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是      

甲同学的猜想2是:加水可以      

6、

某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利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量。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实验一                                实验二

(1)【分析处理】实验一:

① 将小烧杯中的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反应后盐酸过量的依据是      

②若稀盐酸足量,计算理论上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实验二:

③ 先连接好装置,再      (填操作),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20mL稀盐酸快速推入锥形瓶中。若缓慢推入,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④ 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射器读数/mL

60.0

85.0

88.0

89.0

89.5

89.8

89.9

90.0

90.0

90.0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      mL。

(2)【反思与评价】经过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
A . 实验一的操作简单,便于读数 B . 实验一最终得到的数据和通过计算得出的理论值完全相等 C . 实验二在密闭体系内反应,更环保 D . 实验二中若将碳酸钙粉末改成块状的大理石,更安全
7、用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仪器、装置如下图。(连接装置的橡皮管省略)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除A装置外,还需选用的仪器、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选用该仪器、装置的目的是            

(2)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将A中的酒精灯换成酒精喷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用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两个实验中,装置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现有一包混有少量碳粉的氧化铜粉末,为了测定其碳粉的质量分数,称取m g样品进行高温加热,实验过程中获取两组数据:

Ⅰ.反应前后仪器a中质量减少x g;

Ⅱ.吸收生成物的仪器中质量增加y g。

假设反应充分,称量准确,你认为应选择哪组数据进行计算会更为合理准确      你的理由是      ,请列出计算碳粉质量分数的式子      。(用m、x、y表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届上海市闵行区九年级上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