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政治真题试卷(江苏卷)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6分(共33小题)
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①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经济效率 ②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③减少香烟销售,倡导绿色消费 ④增加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
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③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④ 消除市场自发性的弊端




①海外并购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②海外并购可以有效规避国家经济风险
③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具有全面优势
④跨国公司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有力载体
①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 ②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权力行使
③更好地保护了公民合法权益 ④进一步扩大了政府职能范围
①全国人大代表有决定权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审议权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现民主集中制原则
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②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④ 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管辖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③自卫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④在国际法上国家地位是由国家力量决定的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① 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①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志愿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志愿者行动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政府解决公共领域问题时,往往召开听证会。为达到预期效果,召开听证会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图2所示。这是因为:( )
①价值判断影响价值选择
②公民应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
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质询权
④客观事物本质的展现有一个过程
①为学之实,故在践履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①尊重经验、崇尚权威 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③居安思危、知难而进 ④ 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图3漫画“运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二、简析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共4小题)
◇组织有关部门,调查了本地的民生状况,获取了相关数据。
◇召开改善民生专题协商会,邀请有关专家、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
◇在政务网上开辟专栏,接受群众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意见反馈。
材料一:假设2013年、2014年我国商品1和商品2出口价格与国外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材料二:劳动密集型商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是我国出口商品中的两类。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但面临着比以往更加激烈的竞争;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起步较晚,其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治者要想更好地促进整个国家的发展,就应将其权力严格限制于立法职责,而让资本自我寻找最有利可图的渠道,让商品自我发现其公平价值,让努力和智慧得到它们应得的回报,让懒惰和愚蠢受到上天的惩罚,并且要做到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护财产、减少 法律成本、严格控制国家部门的花费。政府的职责应仅限于此,而人民大众有把握把其他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托马斯·贝宾顿·麦考利
材料二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不确定因素,所以企业家仍有用武之地。 市场经济的各种弊端将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而逐渐消除,市场经济的优点将持续保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联解体后,原加盟共和国之一的A国建构了以三权分立为特点的政治体制,总统、议会和政府之间频繁发生权力之争,无休止的内耗让国家元气大伤,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欧盟东扩过程中,欧盟要求申请国按照欧盟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标准改造其政治经济体制。围绕入欧之争,A国地区间、民族间的矛盾逐步升级,国内分裂不断加剧。
材料二 2015年1月,A国东部地区冲突加剧。 虽然欧盟与美国在扩张西方势力的总体战略目标上是一致的,但面对A国危机,欧美主张各异。 欧盟力主以和平方式化解危机,与该国、俄罗斯磋商缓和紧张局势的方法。2月,长期政治解决A国危机及其东部地区停火的新协议得以达成,该国危机暂时缓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三、探究题(共1小题)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 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 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 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 “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 (zhi),“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 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要求:①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从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生活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 300 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