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同步训练
年级:八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真菌、细菌对自然界最重要的作用是()
A . 供给氧气
B . 提供有机物
C . 提供二氧化碳
D . 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2、枯草杆菌能够使梨和香蕉腐烂,它能分解上述水果中的某物质产生能量,这种物质是()
A . 有机物
B . 水
C . 无机盐
D . 二氧化碳
3、肺炎双球菌侵入人体气管及支气管上皮黏膜,引起咳嗽,肺炎双球菌营养方式为()
A . 寄生
B . 腐生
C . 自养
D . 三者均不是
4、地衣被称为“拓荒先锋”,它生长在旧墙壁、树干或岩石上,呈灰绿色,硬壳状的斑块,是由两种生物共生在一起构成,这两种生物是()
A . 细菌和藻类
B . 真菌和藻类
C . 细菌与苔藓
D . 真菌与苔藓
5、人体与大肠内的细菌可以“和平相处”,人体为细菌提供营养,细菌也可以制造一些物质被人利用,这些物质是()
A . 蛋白质
B . 糖类
C . 脂肪
D . 维生素
6、海底中有一种生物叫寄居蟹,它能躲进空螺壳安家,另一种生物叫海葵,也会附着空螺壳表面,海葵为寄居蟹提供保护,寄居蟹带着海葵移动,以便获取更多食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理由是()
A . 是共生,因为它们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
B . 是共栖,因为它们虽然生活在一起,但彼此不相互依赖,一旦分开都能独立生活
C . 是寄生,因为海葵寄生寄居蟹表面,获得现成有机物
D . 是腐生,因为二者都以海螺遗体为生
7、玉米得玉米瘤黑粉病时,玉米蕊上充满黑粉而无籽粒,这种病形成是由于()
A . 细菌
B . 真菌
C . 藻类
D . 寄生虫
8、细菌、真菌分解自然界中的有机物时,利用了其中的能量,这些能量最初的源头是()
A . 化学能
B . 光能
C . 热能
D . 电能
9、在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有水、太阳、草地、昆虫、细菌、鸟、鹰。那么能量流动的过程是()
A . 太阳水—→草—→细菌—→昆虫—→鸟—→鹰
B . 太阳—→草—→昆虫—→鸟—→鹰—→细菌—→水
C . 太阳—→草—→昆虫—→鸟—→鹰—→细菌
D .

10、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一方面通过过滤、沉淀工业、生活污水中大的固体污染物,另一方面又利用细菌分解水中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水以及无机盐,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但利用细菌处理时,需向水中大量通气,原因是()
A . 说明污水中有机物必须先经过通气形成均匀混淆液体才能被细菌分解
B . 说明水中细菌是需氧细菌
C . 通入空气是杀死除细菌外其他的微生物
D . 因为氧气本身就能分解有机物
11、细菌、真菌在物质环境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分解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细菌、真菌分解有机物时得到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 . 食物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C . 由于细菌、真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可以被生产者利用,所以能量又从生产者流向了分解者
D . 细菌和真菌可以非常容易地分解一切有机物,获取其中的能量
12、经常不刷牙或刷牙不认真的人的口腔里常有细菌滋生,有的附着在牙齿上的细菌造成人患龋齿,有的感染口腔,它们的营养方式是()
A . 自养
B . 寄生
C . 腐生
D . 有的寄生,有的腐生
13、把一条死小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旁,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以后,小鱼不见了,其原因是()
A . 被树根吸收了
B . 被水冲走了
C . 被猫挖吃了
D . 被腐生细菌分解了
14、大部分细菌和真菌属异养生物,其原因是( )
A .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 进行无氧呼吸
C . 不能直接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D . 进行有氧呼吸
15、细菌对自然界的最重要影响是( )
A . 分解动植物遗体
B . 制造有机物
C . 杀死多余动植物
D . 净化空气
16、饮用水是否合乎标准,通常通过测定水中的细菌总数和( )菌群数来确定。
A . 大肠杆菌
B . 酵母菌
C . 乳酸菌
D . 葡萄球菌
17、引起人脚癣的真菌是以( )为食物的。
A . 脚上黏着的有机物
B . 袜子中的化合物
C . 皮肤上的化合物
D . 脚汗中的有机物
18、豆科植物的根瘤是由哪两种生物共同生活所形成的?( )
A . 根瘤菌和植物根部
B . 藻类与真菌
C . 藻类与细菌
D . 原生动物与根瘤菌
19、下列细菌和真菌中,营寄生生活的是( )
①人体中的链球菌②人体皮肤中的真菌③使玉米得黑粉病的珊瑚菌④地衣中的真菌⑤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⑥腐烂香蕉中的枯草杆菌
A . ①③⑤
B . ④⑤⑥
C . ①②③
D . ②④⑥
20、蓝藻、硫化细菌、硝化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非生物部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 农药的化学性质一般比较稳定,能够在土壤中残留较长时间,农药能不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呢?科学家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并混匀分别装入一些相同容器,并分两组:甲组进行高压灭菌,乙组不灭菌,然后向两组容器内的土壤喷施等量的“敌草隆”,然后把两组容器放入温箱培养,请回答:
(1)你预测甲容器内 。 乙容器内 。
(2)你得出的结论是 。
(3)甲和乙两组容器,实验组是 ,对照组是 。
2、根瘤菌是一类单细胞、无成形细胞核的微生物。当豆科植物幼苗长出后,土壤中与该种豆科植 物相适应的根瘤菌就侵入根内。根瘤菌在根内不断繁殖,并且刺激根内的一些薄壁细胞分裂,进而组织膨大,形成根瘤,豆科植物制造有机物,一部分供给根瘤菌,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作用供给豆科植物氮,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1)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 .
(2)根瘤菌是 菌,营养方式是 养.
(3)植物通过根瘤菌得到肥料与大量施用化肥相比,优越之处是 .
3、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在自然界中起 作用。它们分解 ,产生 、 和 。前者被植物通过 作用制造成 ,后者则是植物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4、在农村,给土壤施肥时常施农家肥,即人类的粪便,虽然与化肥相比,肥效慢,但持续时间长。与大量施化肥相比,农家肥更加环保。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家肥内含有大量的 ,是细菌、真菌这些分解者所必需的。
(2)细菌、真菌分解结果产生了 、 和 。前两者是植物必须从土壤中获取的。
(3)为什么施农家肥肥效持续时间长?
(4)松土对发挥肥效有好处还是有坏处?为什么?
5、某学校两位同学对学校废纸处理产生了分歧,甲说,可以用焚烧法,速度快。乙反对这种方法,他设想土埋法,利用细菌、真菌分解废纸。为了证明他的想法正确,拟定了三个方案,把同类型废纸分A、B两组(纸保持潮湿): ①将A组放在无菌土中,B组放在自然条件下。②将A组灭菌后放在无菌土中,B组放在自然条件下。③将A、B组都灭菌处理,A放在无菌土中,B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土中。 请回答:
(1) 你赞成甲还是乙的方法?为什么?
(2)A、B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废纸?
(3)使废纸保持潮湿,理由是?
(4)方案1中,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 方案2中,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 方案3中,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
(5)你赞成哪一个方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