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思品七上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他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此,社会有责任保护他们。”马克思这句名言说明(  )

①青少年在生活中有可能受到各种侵害

②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保护,以便我们能健康成长

③既然社会有责任保护我们,就不用自我保护了

④我们必须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没必要寻求学校的保护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②③
2、广州市一名14岁的女中学生小苏在乘坐62路公交车时,看到一名歹徒趁一位老太太不注意,抢走其手中的手机夺门而逃后,紧追不舍夺回了老太太被抢的手机,但在与歹徒的搏斗中小苏被利刃划伤。对此事比较合理的认识是(  )
A . 小女孩多管闲事,自找苦吃 B . 小女孩见义勇为,精神可嘉 C . 我们以后也一定要像她一样敢于和歹徒搏斗 D . 我们见义勇为要量力而行,加强自我保护
3、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选出说法错误的选项(   )

A . 小飞受到了他人的勒索,受到了侵害 B . 小飞面对侵害,采取了忍气吞声的做法 C . 小飞在受侵害后,及时地报了案,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D . 小飞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法律免受了侵害
4、我国完成《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完成了本地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或办法的修订,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这样做是因为(  )

①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

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③青少年还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④有了法律保护,青少年就可以健康成长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③
5、假期里不少孩子都有独自一人在家的经历,如果这时遇到有人敲门怎么办?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99.1%的中小学生不会直接开门,其中64.5%的中小学生会询问来访者的身份,只会为熟人开门,25.5%的则一律不会开门,这些都是比较安全的。还有9.1%的青少年认为自己能判断来访者的好坏,会对他认为的“好人”开门。调查中仅有0.9%的孩子会直接开门。这一结果表明(   )

①青少年的警惕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②当前针对青少年的伤害事件在逐渐减少

③提高警惕是保护自己的前提

④部分青少年的警惕性有待提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西安日报报道,近日,各地发生多起假借招聘网络打字员的名义实施诈骗的案件,一些临近毕业急于找工作的大学生和希望兼职的网民深受其害,警方提醒,骗子的骗术其实并不十分高明,是将以往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上实施的诈骗形式搬到了网络上,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匿名性等特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这警示我们(  )

①网络交友是不可信的

②如果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

③保持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④不能相信任何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
7、右面漫画中的“平安童谣”提醒我们(    )

①面对不法分子,我们要任其伤害

②要珍爱生命

③对侵害后果进行比较,两害相权要取其轻

④与钱财相比,生命健康是最大的合法权益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④
8、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①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               ②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

③工作人员的“骗术”太高超了         ④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
9、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  )
A . 告诉陌生人父母不在家,拒绝开门 B . 藏到卧室,造成家里没人的假象 C . 拒绝开门,但不让陌生人知道自己父母不在家 D . 开门留下礼物,然后让陌生人走人
10、针对流浪未成年人逐年增多的现象,新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全面启动,自治区、各地州和重点县市均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制定救助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并已经开始组织实施。这样做(   )

①体现了政府与社会各界对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视

②可以有效地减少社会不法分子对青少年的伤害

③充分说明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④可以培养青少年的逃生技能与本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④ D . ①③④
11、在探讨青少年“见义勇为”话题时,许多人认为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应“见义智为”。这一观点告诉青少年应(   )
A . 远离违法犯罪 B . 拒绝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C . 消除从众心理 D . 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2、一位女同学众目睽睽之下被同班4个女生拳打脚踢,继而又被拽进女厕所“教训”了近2小时,被打了几十个耳光,还磕了4个头。这份屈辱如今深深地烙在她的心头,成为她挥之不去的阴影。她一直在说:“我不想读书了,再也不上学了。”这位女同学不想上学了,说明(           )

①她意志不够坚强         ②她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③她不够警惕             ④她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①②④
13、一项对上海市青少年意外伤害危险行为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中步行乱穿马路、骑车违反交通法规、乘车不系安全带等危险行为发生率最高,分别为40.7%、48.4%、42.0%,其次分别为打架行为(27.3%)和到非泳区游泳行为(9.8%)。这警示我们:要想过安全的生活,就要( )
A . 少外出,少参加社会活动 B .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C .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D . 接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保护
14、小兰的父亲封建思想很严重,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用,一直想让她辍学。到初中三年级时,她的成绩出现波动,为此父亲逼她辍学。老师知道了这件事,主动做她父亲的工作,最终维护了她的受教育权,使她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对这一案例理解错误的是(   )
A . 小兰受到了来自家庭的侵害 B .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各方面的保护 C . 未成年人完全无法保护自己 D . 学校的保护对未成年人非常重要
15、放学后八年级学生小明与一位同学结伴回家,经过河边时,忽然发现有个小孩掉入河里,小明的同学立即跳入河中救人。此时,小明的正确做法是(    )
A . 也跟着跳到河中 B . 独自回家 C . 大声呼喊,及时报警 D . 跑到附近的高速公路上拦车呼救
16、面对不法侵害,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下列做法中警惕性不高的是(  )
A . 不轻信陌生人 B . 不去不良场所和偏僻的地方 C . 在不熟悉的地方随时注意观察周围情况 D . 深夜走小路回家
17、15岁的晓杰独自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他被两个穷凶极恶的歹徒截住,他们持刀威胁晓杰,让他交出钱来。晓杰发现在这个偏僻的地方没有其他人。于是他将钱交给了歹徒。歹徒扬长而去,晓杰很快报了案,向警察说明了事件的经过和歹徒的特征。对晓杰的表现你的看法是(   )
A . 晓杰贪生怕死,助长了歹徒的嚣张气焰 B . 晓杰面对不法侵害时采取的行为是有效的自我保护行为 C . 晓杰应该不顾一切地和歹徒搏斗,必要时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 D . 晓杰的这种行为会使社会治安恶化
18、我国完成《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之后,各地相继完成了本地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或办法的修订,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这样做是因为(  )

①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

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③青少年还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④有了法律保护,青少年就可以健康成长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③
19、初中生林宇的父亲因工伤住院治疗,老板却拒绝支付医药费用。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诉讼费用,可林宇一定要为爸爸讨回公道。这时林宇应该懂得(   )
A . 采用行政诉讼解决纠纷 B . 通过刑事诉讼进行维权 C . 法律保护公民的一切权益 D . 通过法律援助的途径维权
20、某中学高红同学穿着讲究,花钱大方,被同学们称作“小大款”。在校门口附近,常有小青年抢劫她的钱,还威胁她不许告诉老师、同学和家长,吓得高红经常逃学,不仅耽误了功课,而且留下了不遵守校纪的坏名声。从中我们应吸取的教训是(    )

①应学会躲避坏人侵害的本领

②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女学生要衣着打扮得体、行为举止文明

④要敢于向司法机关揭发检举违法行为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21、阅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1)两幅漫画中孩子的合法权益分别受到了来自哪方面的侵害?

(2)他们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2、材料一  通过上网聊天,中学生小芳认识了网友小Q,小芳视小Q为知己,当小Q向小芳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后,小芳也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告诉了对方。结果有一天晚上,她的网友潜入了小芳家,盗走了部分现金及财物……

材料二  小芳来到超市想买一张CD。但她没有挑中自己喜欢的CD,当她空手走出超市时,被超市保安拦住并要求对其进行搜查,小芳不愿意,结果被保安强行带到保安室搜查,结果什么也没有搜到,超市便把小芳放了,小芳委屈地大哭……

(1)小芳为什么如此倒霉?
(2)在当时的情况下,小芳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举措?
23、2014年9月26日14时30分左右,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发生一起踩踏事故,造成学生6人死亡、26人受伤,其中两人重伤。对此,某校开展了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主题的活动。
(1)请你针对活动主题确定除问卷调查以外的两种活动形式。
(2)学校要进行问卷调查,请你设计两个问题。
(3)请你分析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原因。
(4)青少年如何在校园内加强自我保护?
(5)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请你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24、【校园聚焦】就校园周边存在的敲诈勒索学生现象,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分成考察组、采访组、文献组开展了调查研究,请你一起参与。

【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学校周边有多家网吧、游戏室、台球室。有些同学禁不住诱惑,经常出入这些场所,增加了与社会不良青年接触的机会,从而招致敲诈勒索。

【现场采访】就学生遭遇敲诈勒索问题,学校德育处主任说:我们加强了门卫值班管理和学生安全防范方面的教育,但学校难以对学生的校外言行进行监管;还有,面对一些社会问题,学校有时感觉“势单力薄”。派出所所长说:我们加强了对敲诈勒索学生行为的打击力度,但很多家长或学生不及时报案,给案件的调查、取证带来很大难度。

【文献检索】同学们查找到的法律条文中有以下内容:

《治安管理处罚法》: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应当加强保护。

(1)结合青少年自身实际,提出三种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2)从承担责任的角度,联系材料说明教师、警察、家长如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谈谈我们应如何避免自己和同学遭受不法侵害。
25、12岁的男孩嘉嘉,两次在与歹徒的斗智斗勇中取得胜利:一次是躲在暗处突然开灯,吓跑了入室盗窃的小偷;一次是跟踪打劫自己的小伙子,并悄悄告诉保安人员,将劫匪擒获。他的故事就是电影《小鬼当家》的深圳版。

(1)面对歹徒,嘉嘉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面对不法侵害时,青少年应怎样与其斗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思品七上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