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节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9小题)

1、中国网载文指出,悠久的文化传统必须经过“现实”的途径,进行创新、转化,刁能成为“软实力”。这说明(   )
A . 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B . 体现时代梢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C . 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文化继承 D .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和融合
2、保护,对于破坏来说是好词汇,对于发展来说却不一定是。我们要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创新之路的时候,非要保留那么多的东西是有问题的。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 . 文化发展要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 . 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 文化发展要与时俱进,去其糟粕 D . 传统文化缺的不是保护而是创新
3、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    )
A .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B .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 .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D .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4、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安排,中央电视台陆续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报道了许多鲜活的新闻,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这体现了(    )

①新闻记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造出文化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5、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触动了无数人的味蕾,透过屏幕,观众们仿佛嗅到了家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故乡的味道。为制造出这些“触动人心”的味道,央视纪录频道另辟蹊径,改变以往纪录片“宏大叙事”的表达方式,以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成功突围,用日益精良的制作水平使影像信息得以更完美的呈现和表达。从文化生活角度,材料主要启示我们(    )
A . 文化创作的灵感直接来自实践 B .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 要汲取外来饮食文化中的长处 D .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6、“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或画谱之类,已落下乘;倘复仅凭耳食,随意点缀,则隔靴搔痒,更见其百无一是矣 ……”对上述观点正确理解的是(   )

①艺术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来源

③绝知此事得躬行

④文艺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7、启功是当代文人书风的代表人物,曾荣获“中国书法艺术终身成就奖”。他的书法既传承董其昌文人“书卷气”一脉,又典雅挺拔,秀而不俗,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被书画界奉为“启体”。由此可见文化创新(   )

①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②是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目的

③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④是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的重要源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8、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9、《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本质,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
A . 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 .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 .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 . 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0、2015年3月21日至28日,由中国画学会与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中国画学会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画家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体现时代责任,创作出一幅幅精品力作。这次画展被视为中国画的一次高水准学术展示。由此可见,文化创新(   )

①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②是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的重要源泉

③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④是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目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1、“正能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而是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连,表达着我们的渴望和期待。热词“正能量”的出现表明(   )
A . 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 . 文化创新来源于作者的灵感 C . 文化创新的动力室推陈出新 D .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
1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时指出,当前建设创新政府,各部门都要用改革的举措,用制度创新来推动发展。这说明(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13、2014年沉淀了很多流行语,如:“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待我长发及腰,少年你娶我可好”“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等。这些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令人产生共鸣的故事。这表明(   )
A . 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B . 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C . 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 .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14、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柳体”。“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表明(   )
A . 文化创新来自社会实践 B .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 . 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 D . 文化创新需要学习并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15、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及时而有效地赋予文化以新内容和时代精神,使其不断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上述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
A . 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作用 B . 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C . 文化创新对促进文化的繁荣有重要意义 D .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6、直拍横打技术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它开拓了直拍的反面进攻技术,也是比直拍反手正面攻球更为合理的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直拍运动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我国选手王皓、马琳等人,在熟练掌握了这项技术后都已经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可以说明(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7、文化创新是“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A . 文化创新才能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B . 文化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源泉 C .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 . 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18、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成功演出的深圳原创交响乐《人文颂》选择西方艺术的交响乐形式,演绎代表东方智慧的儒家文明,让世界听懂了中国故事。该演出的成功说明(   )
A .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B . 对传统文化需要批判地继承 C . 世界各国都能欣赏和认同中华文化 D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9、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温商用生动实践锤炼的“走遍千山万水、不怕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说明(   )
A . 浙商文化在立足实践中不断创新 B . 浙商精神来源于浙商的传统文化 C . 浙江学者专家是浙商文化创造的主体 D . 浙商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2014年4月10日,英国国际传媒ITV集团宣布,从中国灿星制作订购模式节目《中国好歌曲》。专家评论说:这是“里程碑式的交易”,中国综艺节目在苦心探索多年后终于实现了第一次逆袭,意味着中国电视界开始从购买洋节目模式发展到出售本土节目模式,结束了只“引进来”不“走出去”的历史。这提振了中国电视人的文化自信,能激励更多可被海外借鉴、复制的中国节目的出现。作为首档走出国门的节目,《中国好歌曲》从模式、赛制到宝典均为原创,这也是它能获得国际市场版权认证的根本原因。灿星制作副总裁尹晓崴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曾经成功制作了很多优秀节目,在积累经验之后,是时候研发自己的模式了。”

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的角度,谈谈材料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作用的。

2、简要说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这一观点的认识。
4、2014年央视马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爆红,它以朴实细腻的歌词、深情舒缓的旋律,配以网友30年与父母的合影作为背景,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并且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老人“精神赡养”等当下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有评论认为,是央视春晚的舞台成就了这首歌曲,更是亿万公众的共鸣使歌曲爆红。

你认为该歌曲走红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进行简要分析。

5、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复杂的,有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等,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1)什么是文化?
(2)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节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