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全椒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清除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 . 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B . 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C . 研究开发利用氢能源 D . 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2、目前,大部分电动车使用的是铅酸电池,其中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铅笔芯中含有一定量的铅 B . 铅原子中有82个中子 C . 铅的元素符号为Pd D . 铅是金属元素
3、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物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4 B . 萘胺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 C . 该试纸是一种新的纯净物 D . 萘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
4、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是(  )
A . 水的沸腾 图片_x0020_100001 B . 电解水 图片_x0020_100002 C . 水的净化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干冰升华 图片_x0020_100004
5、实验室可通过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该实验“先”、“后”顺序描述错误的是()
A . 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B . 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C . 加热时,应先预热再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D . 组装仪器时,应遵循“先左后右”“先下后上”的顺序
6、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图片_x0020_116105105

图片_x0020_1124105934

图片_x0020_52796243

图片_x0020_1803766785

实验目的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用水吸收

验证氧气是否收集满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 . A    B . B    C . C    D . D
7、下列每组概念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A .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B . 化石燃料和石油 C . 化合物和单质 D . 原子和分子
8、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片_x0020_1685921834

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 1个X分子中有4个原子 C . 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2 D .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不改变
9、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
A . 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 .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 .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D .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0、蜡烛(足量)在如下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 .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C . 整个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 .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现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完成下列小题。

(1)长期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会损害人体健康,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2)倒开水时,为了防止瓶塞沾上其他物质,取下瓶塞时应      放。
(3)现在许多城市家庭都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自行车作为常用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环保要求。

①如图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一种即可)

②车架表面刷油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      

(5)烧菜时,锅内的油着火时,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下列是某同学对初中所学气体制备等知识进行的整理,请你结合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      
(2)用高锰酸钾在装置B中制取氧气时,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      (填“a“或“b”)端通入。
(3)写出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使用装置A制取气体的优点是      。(写一点)
(4)某同学点燃蜡烛,然后放入D中,迅速将A、D、E连接好,打开活塞,发现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并不一定能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就是CO2气体,其理由是      

四、流程题(共1小题)

1、实验室废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 , 某兴趣小组从该废液中回收金属银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Ⅱ中需要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操作Ⅰ中试剂a的选择:甲同学认为用锌,乙同学认为用铜,你认为用      (填“锌”、“铜”、或“都可以”)。理由是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想设计实验证明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①取两块铜片,用砂纸仔细打磨,打磨的目的是      

②分别插入盛有      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五、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某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1)按如图所示装好药品、连好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      
(2)加热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的灰色铁粉逐渐变黑,吹泡器连续吹出气泡,且气泡向上飞起;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鸣声。该气体是      
(3)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固体是“铁的一种氧化物”。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中还可能含有“剩余的铁”。

(查阅资料)铁的氧化物有三种: ,其中 是红棕色的,而 接触到空气会由黑色变为红棕色。

(实验探究)

①将管中的黑色固体倒出,平铺于白纸上,没有发现红棕色物质,说明生成的固体不可能是      ,一会儿之后,黑色固体不变色,则黑色固体中一定没有      。(填物质名称)

②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加入足量的 溶液,发现黑色固体部分溶解,且有      色固体物质出现,说明黑色固体中一定有铁和四氧化三铁。

(探究结论)铁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黑色固体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Ⅰ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图片_x0020_400844790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      
(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      
(4)图Ⅰ与教材中的装置还是略作了改进,实验结束时,可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外,还可以防止      
(5)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Ⅱ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研究)

分别称取2g木炭与 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实验记录如下表:

总质量相同(2g)但木炭与 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

比例

1:6

1:7

1:8

1:9

1:10~1:11

1:12

1:13

加热时间

 

实验现象

红热,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偶尔红热,气泡较少

实验结果

表层铜球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的黑色木炭粉末,且木炭含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

反应较完全,生成亮红色网状铜块

部分生成

主要产物是

由实验数据分析,除温度外,影响实验的因素是      

从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      

(装置改进)

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图Ⅱ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      (填“是”或“否”);理由是      

(交流讨论)

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

①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另外的目的是      

②从理论上讲,并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 开始反应的充分证据。其理由是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称量68g过氧化氢溶液和0.1g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g。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全椒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