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 . 加一定量水 B . 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C . 略降低温度 D . 室温时蒸发少量水
2、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


A .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 B . 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 C .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D . 化学反应的快慢
3、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A . ①②⑤⑥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②⑤⑦ D . ③④⑥⑦
4、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解释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A . 酸都含有酸根 B . 酸都能在水中电离出H+ C . 酸中都含有氢气 D . 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5、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 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C .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不同而有规律地放置.在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如图.某同学取用Na2CO3溶液后把它放回位置最好在()
A . B . C . D .
7、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
A . 红色 B . 蓝色 C . 无色 D . 紫色
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煤   B . 石油   C . 干冰   D . 天然气
9、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5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 3AB2+B2=2C    B . 2AB2 +2B2 =2C    C . 4AB2+B2=2C    D . AB2+2B2=2C
10、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
A .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B . 隔离可燃物 C . 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    D . 隔离空气
11、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测定溶液的pH时,将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 B . 固体药品都可以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 . 配制稀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 .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12、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 Mg    B . H2O    C . NaOH    D . CaCO3
13、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利用海水可以提取镁盐制取镁 B . 海水中溶解盐的质量分数高达5% C . 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和天然气 D . 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后,得到的是纯净氯化钠 B . 海水“晒盐”所得的“苦卤”是食盐的饱和溶液 C . 海底“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D . 工业上常用“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15、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69639659

A . 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 . 反应前后,Na+和Cl-的数目不变 C . 反应前后,H+和OH-的数目不变 D . 反应前后,H2O的数目不变
1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牛奶6.3~6.6;鸡蛋清7.6~8.0;柠檬2.2~2.4;番茄4.0-4.4。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 牛奶   B . 柠檬   C . 鸡蛋清   D . 番茄
17、下列溶液的pH最小的是(    )
A . 使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B . 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C . 使石蕊试液显紫色的溶液   D . 使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石灰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 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 C . 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 D . 固体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19、下列方法不宜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
A . 反渗透法   B . 用滤纸过滤   C . 闪蒸法   D . 蒸馏法
20、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从而使食盐结晶析出 B . 利用海风降温,从而使食盐结晶析出 C . 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从而使食盐结晶析出 D . 利用海水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2)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
(3)将25℃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35℃时,分别用等质量的甲、乙、丙配制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小的是      
(5)如图所示,35℃时,A、B两试管中分别盛有甲、丙的饱和溶液,并都有少量固体存在。若向试管外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某固体物质后,A试管内固体明显减少,B试管内固体逐渐增多。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2、将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科学方法。现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有一种跟另外三种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
(1)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其中      不属于      (填物质类别,下同)。
(2)KOH、C2H5OH、Ca(OH)2、NH3•H2O,其中      不属于      
(3)NH4Cl、Na2CO3、H2SO3、Na2SO4 , 其中      不属于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能够让天更蓝,水更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      在空气中含量最高;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中毒。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和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片_x0020_926702293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生成物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      

三、简答题(共2小题)

1、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绿

绿

绿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 和小苏打( )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然后滴入2滴该黄色花汁,接着逐滴滴入白醋,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 (4)
A . 黄色变成绿色最后变成红色        B . 绿色变成红色最后变成黄色 C . 绿色变成黄色最后变成红色        D . 红色变成黄色最后变成绿色
2、水是生命之源,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请回答下面关于海洋的几个问题:
(1)海水中资源丰富,含量最多的金属阳离子是      (填符号),含量最多的分子是      (填符号)。
(2)下图所示是对海水的综合利用。

①反渗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      不同分离出淡水。

②从高盐度浓缩海水中分离得到粗盐的过程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用苦卤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图如下:

上述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的步骤是      (填序号),步骤II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苦卤提取氧化镁比“直接从海水中提取氧化镁”的优势是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现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图片_x0020_1176092764

(1)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2)生成二氧化碳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剩余废液中,常含有剩余的少量盐酸,欲检验盐酸的存在,可以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进行验证。 (3)
A . 溶液           B . 酚酞试液        C . 溶液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根据以下实验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新物质;

[实验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药品仪器]

图片_x0020_268299598

[实验步骤]

①取      (选填“A”或“B”)中试剂加入至D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②用      (填图中仪器对应字母)向①中溶液滴加稀盐酸,直至红色消失;

③向②中溶液继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保持无色:

④用F蘸取③中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步骤③的目的是      

(2)如不使用酸碱指示剂,进一步确认步骤④中的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的方法是      
(3)已知酚酞试液在不同pH时的变色情况如下表。

pH

<8.2

8.2~10.0

>10.0

颜色

无色

红色

无色

某同学发现: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显无色;逐滴加稀盐酸,溶液先变红,后褪至无色。你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无色的原因可能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与现象)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和10%的氢氧化钾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44173043

(1)该实验是将      (选填“稀硫酸”或“氢氧化钾洛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a为28g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滕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