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共19小题)

1、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 .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 .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抓住关键词是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与“1934-1936年”“革命转危为安”“战略转移”这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百团大战 C . 红军长征 D . 平型关大捷
3、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 . 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 . 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 .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 .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4、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 . 挽救中华民族 B .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 推翻清朝政府 D . 建立民主共和国
5、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这主要是由于新文化运动(    )
A . 高举“民主”“共和”的大旗 B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C . 创办《新青年》作为宣传阵地 D . 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6、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等。孙中山这么做的目的在于(    )
A . 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B . 帮助中国共产党壮大力量 C . 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D . 推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7、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伥;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国民大革命 C . 土地革命 D . 抗日战争
8、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中国,下列情形不可能看到的是(    )

①人们出行乘火车

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

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

④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受挫青年学生游行示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9、口号、民谣、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民谣、诗词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振兴中华”

③阿婆苦了几十年,红军来后分了田

④“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②③①
10、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以下最能体现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
A . 领导开创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 . 领导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C . 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了秋收起义 D . 领导先进分子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11、1936年,周恩来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说:“由于策略上的错误,我们抛弃了对国民党保持控制权的机会。……假如共产党全力加入国民党并且为争夺控制权而斗争,而不是留在国民党外边,我们就能与左翼组成联盟,取得并且保持领导权。”据此回答小题。
(1)周恩来的这番话,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某个历史事件的反思。这一事件是(    ) (1)
A . 辛亥革命后共和制度难以巩固 B . 大革命失败 C .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D .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策略上的错误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中国共产党总结失败教训,经过艰苦努力,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艰苦努力有(    )

①召开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总方针

②举行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③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④带领工农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

(2)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2、红色旅游也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诸暨某校学生夏令营计划进行一次红色旅游,选择了“井冈山—瑞金—南昌”路线,他们可能看到的红色旅游景点有(    )

①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②井冈山革命旧址群

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④八七会议旧址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13、20世纪四十年代,《抗战通俗画刊》刊载了画家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

A .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B . 浴血抗日,速战速决 C . 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D . 中国国力已超日本
14、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一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是(    )
A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 “一二•九”运动爆发
15、它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之大幸的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不再被做抗击日军的绊脚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了中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北伐战争 B . 卢沟桥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抗日战争
16、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指出:“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而且是在极端险恶的情势下进行的”。其中的“极端险恶的情势”是指(    )

①侵华日军的飞机轰炸

②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③党内的“左”倾错误

④险恶的自然环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7、“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从其内容推测这是哪一地区的民谣?(    )
A . 华北 B . 陕北 C . 苏北 D . 东北
18、位于嵊州、奉化和余姚交界的四明山被称为浙东抗日的“心脏”,是新四军抗日的重要基地之一。新四军诞生于(    )
A . 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 B . 国共对峙的烽火中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 D . 解放战争时期
19、“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这是根据地人民歌颂中国共产党(    )
A . 土地革命的政策 B . 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C . 共产主义的目标 D . 武装斗争的斗争策略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共5小题)

1、九(1)班余同学参加历史知识展示活动,他聚焦了以下三组镜头。请跟随镜头,回答问题。

镜头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但是,革命并不彻底,而且产生了许多不幸的后果。

镜头二: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镜头三:南湖红船,13位中华优秀儿女,做出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注定照耀史册。

(1)以上镜头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件,说明其历史意义。
(2)从对以上三个镜头的描述中,分析三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伟大的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孙中山的中国梦】

材料一:“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1918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二:“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

觉醒。”

——摘自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毛泽东的中国梦】

材料三:毛泽东坚决相信国共两党之长期团结,必能支持长期战争。敌虽凶顽,终必失败,四万万五千万人之中华民族,终必能于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克服困难,……而使自己雄立于东亚。此心此志,知先生必有同感也。

——选自1938年致蒋书信

(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主张?
(2)孙中山为实现材料二中的主张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族在“长期战争”中取胜的主要原因。
(4)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绍兴儿女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积极投身伟大革命事业。请列举一位近代绍兴以身许国、慷慨赴死的辛亥英烈。
3、我校设计了一个“历史从图片中走来”图片展,请你一起参与。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概括下面三幅图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对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

(2)“青年者,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图片中的青年是如何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奉献青春和热血的。

(3)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了之中国、青春之民族,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4、九(一)班同学开展活动回顾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的历程,请你参加。
(1)【任务一:填表忆史】根据下表中的提示语,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在表格内。

提示语

军旗升起

生死攸关

历史事件

      

      

(2)【任务二:读文析史】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国之不在,民于何有,民之泯灭,党将焉传。……谓宜立下决心,接受张杨二氏主张,停止正在发动之内战,……举内战之全军,立即开赴晋绥,抗御日寇,化黑暗为光明,变不祥为大庆。

请你结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国内局势,分析中国共产党推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3)【任务三:感悟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联系前两则任务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感悟和体会?
5、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那一天”令人铭记,催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

材料二:“我们的抗战,今天是胜利了……我们对于显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和平,要感谢我们全国抗战以来忠勇牺牲的军民先烈 , 要感谢我们为正义和平而共同作战的盟友……”

——蒋介石《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

(1)那一天,战火点燃。阅读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理由。
(2)那一天,烽火燎原。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七七事变是中国十四年抗日烽火中的重要节点。
(3)那一天,普天同庆。请你列举相关史实各一例,为材料二中画线部分作出注释。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