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城南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 .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 .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 .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 日食
B . 黑板“反光”
C . 桥在水中的倒影
D . 池水看起来变浅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
B . 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C . 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D . 待观察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在目镜的焦点附近生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4、如图所示的沙画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将沙子洒落在平板灯台上,做出各种造型,灯台射出的光线由于受到沙子的阻挡,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下列光现象中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
小孔成像
B .
海市蜃楼
C .
反光镜成像
D .
鱼缸中放大的鱼




5、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B .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因为冰汽化为水蒸气
C . 刚从泳池中出来的人感觉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D . 冬天的早晨辽河边出现美丽的雾凇,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 .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 . 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7、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 . 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 . 3s时甲在乙的前方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一名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若游客的身高是1.65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 m;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她的“身影”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明去森林公园游玩时,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圆形光斑,爸爸告诉小明,光斑是光 形成的太阳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走出森林,小明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 ,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其中一种光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这种光是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3、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 cm,平均速度为 m/s。
4、周末康康和同学们去登山,当他首先到达山顶时,高兴地放声大喊,喊声是由声带的产生的;同学们在半山腰就能听出是康康的声音,是通过声音的来判断的。
5、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6、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三、实验题(共5小题)
1、某实验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经正确组装器材并调节,在光屏中央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像未画出),则此时光屏上接收到的是倒立、 的实像。
(2)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变高,为了能让所成清晰的像回到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 调节。
2、菜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 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窒,在 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填“①”或“②”)。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
(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物距u/cm |
3.39 |
5.11 |
6.39 |
像距v/cm |
5.22 |
6.51 |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1= cm。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3、为了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靖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冰与海波两种物质,并利用图甲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宜选用 (选填“碎冰块”“体积较大的冰块”)。
(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靖他们做出了熔化图像,如图乙、丙;他们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且在熔化时一直保持 状态,由此他们判断冰和海波都是 (选“晶体”、“非晶体”)。
(3)根据实验现象可如,海波的熔化图像是 (选填“乙”或者“丙”)。
4、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则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选填.(“入射角”成“反射角”)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
∠i |
∠r |
1 |
30° |
30° |
2 |
45° |
45° |
3 |
50° |
50° |
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OF(选填“远离”或“靠近”)直线ON.
(3)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B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F,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
(4)实验中,从教室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粗糙纸板表面反射的光线,这种反射属于(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5、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通过图甲的实验操作,确定了该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50 cm 刻度线处。
(2)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10 cm 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 像是倒立、的实像。
(3)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25 cm 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 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 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40 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为了观察此时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是: ;小明将蜡烛继续靠近透镜,看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作图题(共2小题)
1、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图
2、如图所示,请画出烛焰上的 S 点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 S′.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才能到达地球.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如果一辆赛车乙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
2、小林家门口到贵港新世纪广场的公交路线全长9km,周末,小林从家门口的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用时15min到达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与同学会合。求:
(1)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车站的平均速度v1是多少km/h?合多少m/s?
(2)新世纪广场到园博园的公交路线全长20km,则小林和同学从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车站需要用多长时间(假定此公共汽车的速度v2与v1相同)?
六、简答题(共1小题)
1、请写出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以及矫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