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七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6小题)
1、小林在水中练习潜水,教练在岸上看到水下小林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2、以下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热现象,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其实就是水蒸气
B . 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C .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 . 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3、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 . 初中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0.45h
B .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C .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50mm
D . 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4km/h
4、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词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 .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 .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 . “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5、如图,是一组活动卡上的实验图片,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
A .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B .
塑料尺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C .
敲动盆子泡沫屑跳动
D .
将吸管的另一端逐渐剪短




6、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 .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C .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D .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二、多选题 (共2小题)
1、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如图为日晕的现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 .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放热
C .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 .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2、关于物理实验中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大
B . 用托盘天平称量质量时,如果砝码磨损,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C . 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位代表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D .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为方便读数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三、填空题 (共6小题)
1、笛子是通过从吹孔向管内灌气引起空气柱 而发声的.演奏时,通过分别开闭六个音孔,笛子就能发出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笛音.
2、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测量仪器在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图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测量结果是 cm,图2所示体温计此时的示数是 ℃
3、今年冬天雾霾天气较为严重,为消减雾霾,气象部门择机实施了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导致空气中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空气时,又吸收热量而 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4、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2号”交会对接成功、成为一体(如图).以“天宫2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一号”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 为参照物,“神舟十一号”是运动的.
5、郑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2016年8月正式开通运营一期工程全长约21km,地铁最高时速可达80km,若地铁运行全程用时30min,则其平均速度为 km/h;为减少地铁运行产生的噪声,采用了很多隔音板,这是在 减弱噪声.
6、安全教育防灾演练中,建筑物内部遭遇火灾时,学生应采取弯腰甚至甸旬的姿势撤离 火场,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吸入有害气体,这是因为含有有害气体的空气由于温度上升导致 其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聚集在空间的 方
四、作图题 (共2小题)
1、如图甲所示是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人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请在乙图中画出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视力表中S点的光路图.



2、如图,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五、实验题 (共3小题)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后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最好选择 (选填“平面镜”“无色透明玻璃板”或“有色玻璃板”)进行实验,便于确定 。
(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若在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在平面上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造成的。
(4)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罝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虚”)像。
(5)实验中要多次变换蜡烛A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6)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为缩短加热时间,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条即可)
(2)此时小华又想“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于是他移走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你猜想会看到的现象是 ,结论是 .
3、小红想利用天平和量筒等工具测量蜡块的密度.
(1)小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发现指针如图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到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接着将蜡块放在左盘,通过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恢复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蜡块的质量是 g;
(2)测量蜡块体积的过程如图所示,多余的步骤是: (选填“甲”、“乙”或“丙”). 蜡块的体积是 cm3;计算得到蜡的密度是 kg/m3 .
(3)测完蜡块的密度后,接着小红又设计了一种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方案: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B.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C.再将烧杯中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
D.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小红这种方案由于测量体积偏 ,会导致测出的密度偏 .(选填“大”、或“小”).
六、计算题 (共1小题)
1、铝球的体积是400cm3 , 质量为810g,问:
(1)该球时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如果是空心的,那么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3)在空心部分装满水后球的总质量多大?(铝的密度为2.7×103kg/m3)
七、综合题 (共1小题)
1、如图所示是郑东新区的蝴蝶桥,桥梁长度为134m,
(1)若小强同学骑着电动独轮车以8.0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蝴蝶桥,则他所用时间为 min与普通汽车相比,电动车的益处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小强仍按上述速度匀速行驶,若他突然发现前方有意外情况,经过0.6s从发现情况到制动刹车的反应时间)开始制动刹车,再经过5.4s又滑行28.66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过程中,其平均速度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