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地球所有的水资源都汇集到一起也只能形成一滴直径约 1384 千米的水珠,如图。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地球公民应尽之责。下列家庭用水习惯中,你认为既科学又经济的是( )

A . 洗碗筷时不间断地冲洗 B . 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 C . 刚买的新车每天都用水冲洗 D . 洗菜、淘米、洗衣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
2、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
A . 取用固体粉末 B . 往试管加粉末状固体 C . 滴加液体 D . 称取固体食盐
3、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推理出蔗糖溶液应该是( )
A . 无色透明 B . 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 . 混合物 D . 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4、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A . F1 B . F2 C . F3 D . F4
5、小明通过学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但实验所得数据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 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 反复多次做实验查找原因 B . 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 .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D .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6、在 10℃时,KNO3 的溶解度为 20 克,则此温度下 KNO3 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
A . m溶液∶m 溶质=5∶1 B . m溶液∶m 溶质=4∶1 C . m溶剂∶m 溶质=5∶1 D . m溶剂∶m 溶质=4∶1
7、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 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 C . 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气体 D . 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8、如图所示,将系于绳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实心铁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绳子对它们的拉力 F1 和 F2 的大小关系是( )

A . F1>F2 B . F1=F2 C . F1<F2 D . 无法确定
9、汤圆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如图甲),煮熟时则会浮出水面(如图乙),对此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A . 煮熟时,汤圆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导致汤圆受到水的浮力大于汤圆重力而上浮 B . 煮熟时,水的密度变大,导致汤圆受到水的浮力大于汤圆重力而上浮 C . 煮熟时,汤圆受到水的浮力不变,但汤圆的重力变小,导致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 D . 煮熟时,汤圆受到水的浮力和汤圆的重力都变小,但是浮力仍大于重力而上浮
10、能比较出室温下白糖和食盐溶解性大小的一组实验是( )
A . B . C . D .
11、一定温度下,向如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 . 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C . 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D . 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12、小华在复习阶段整理了以下概念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3、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子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则( )

A . 两次牙膏袋的质量m和 m 的大小关系是 m >m B . 两次所受的浮力 F和 F 的大小关系是 F =F C . 两次所受浮力与重力关系,F<G , F >G D . 两次排开水的体积 V和 V 的大小关系是 V <V
1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克。该温度下,某氯化钠溶液的组成模型如图所示,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 50 克水,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Y)与蒸发水的质量(X)的关系是( )

A .   B . C . D .
15、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 1.386×1018 3 , 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 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南美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 .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C . 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 . 大洋洲水资源总量最少,人均水资源缺乏最严重
16、用细绳连在一起的气球和铁块,恰能悬浮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内如图所示位置,若用力向下轻轻戳动一下铁块,则气球和铁块将( )

A . 下沉 B . 悬浮 C . 上浮 D . 先下沉再上浮
17、下列关于粗盐提纯实验操作要领,其中错误的是( )
A . 溶解、过滤和蒸发时都要用到玻璃棒 B . 引流的玻璃棒应该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 . 漏斗中的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D . 蒸发结晶食盐时,一直要加热到水分完全蒸干
18、20℃时,将硝酸钾饱和溶液 100g 和 200g,分别加热蒸发掉 20g 水后,冷却到原来的温度,各析出了晶体 a g 和 b g,则 a 和 b 的关系是( )
A .   a<b B . 2a=b C . 2b=a D . a=b
19、净化水的以下操作中,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 B . C . D .
20、如图所示,玻璃水槽中装有一定深度的水,一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在水槽口下方设有固定的水平金属网。现缓慢向水槽中注水,使水槽内水面上升,直到水面与水槽口相平。则在注水过程中,木块下底面受到水的压力变化情况是( )

A . 先增大,后减小 B . 先增大,后不变 C . 先不变,后增大 D . 一直增大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 1 和图 2 回答问题。


(1)图 1 是电解水的实验,能收集到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气体的试管是      (填字母)
(2)请在图 2 中用“ ”、“ ”表示反应后的生成物。
2、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1)在各个水循环的环节中,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 、更新的环节是       。 (1)
A . B-F-C B . E-A-G C . A-D-G D . A-G
(2)“南水北调”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字母),来达到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3、粗盐中含有许多不溶于水的杂质,小科用以下装置去除此类杂质,请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实验正确的步骤顺序为      (填序号)。
(2)b 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3)a 步骤中正确的操作是在      时候停止加热。
4、小华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 =      。(用图中的科学量符号表示)
(2)分析乙和丙可知,弹簧测力计测得拉力大小关系是:F1      F2。(选填“>”、“=”或“<”)。
(3)小华认为不能通过乙和丁的探究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其原因是      
5、资料显示: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科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甲所示。

(1)纯牛奶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分别将“浮标”浸入 A 和 B 两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 A 和 B,如图乙。比较标线 A 和 B 的上下位置,可知 A、B牛奶的密度为 ρA      ρB , 由此可知 A、B 牛奶品质的优劣。
6、下图是对 20℃一定质量的甲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按照图中规律分析:


(1)20℃时,1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      克;
(2)n 的数值是      
7、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氯化铵

29.4

37.2

45.8

55.2

65.0

77.3

(1)8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 50g 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 100g 的水,充分溶解后,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将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2)若要把溶解在氯化铵溶液中的物质全部结晶出来,应采用      法结晶。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      
(2)如果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能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2)
A . 所用氯化钠药品不纯; B .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 . 配制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 D .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E . 将量好的水从量筒里倒入烧杯时,量筒内壁有少量的水残留。
(3)配制溶液也可以利用浓溶液配置稀溶液,若该实验小组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98%、密度为 1.84 克/厘米 3 的浓硫酸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硫酸 100 毫升,计算时必须查阅 的数据是      
2、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同时还会不断地向外散失水分,水分的散失受多种因素影响。小刚同学想:叶片面积会影响植物散失水分吗?针对这一疑问,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一株生长健壮的樟树上选取两段枝叶相似的枝条,A 枝条保留全部叶片,B 枝条去掉大部分叶片。

②用量筒量取 500 毫升清水,分别注入编号为甲、乙的两个锥形瓶里。

③把 A、B 枝条分别插入甲、乙锥形瓶里,并用脱脂棉塞紧瓶口。

④将两个实验装置至于相同光照下照射相同的一段时间。

⑤取出锥形瓶中的脱脂棉和枝条,用量筒分别测量两个锥形瓶中剩余的清水量:甲 325毫升,乙 490 毫升。

(1)实验步骤③中,用脱脂棉塞紧瓶口的目的是      
(2)分析实验数据,小刚能得出结论:      
(3)为使实验结果更具普遍性,请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3、为证明空气浮力的存在,科学兴趣小组利用自行车气嘴(松开时可充气或放气)、矿泉水瓶、细绳、气球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在矿泉水瓶盖和底部上各钻一个小孔,分别将两个自行车气嘴固定在瓶盖和底部,如图甲所示。将气球用细绳与矿泉水瓶底部的气嘴套上。打开瓶盖,使瓶内空气和外界空气一样,再将瓶盖拧紧,使其不会有空气漏出。

步骤二:松开矿泉水瓶瓶盖上的气嘴,用打气泵向矿泉水瓶充入气体,当用手压瓶子感觉较硬时停止充气,再用天平称出整个装置的总质量 m1

步骤三:       , 再称出整个装置的总质量 m2

步骤四:将 m1 与 m2 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1)将实验步骤三补充完整:      
(2)若发现 m1 与 m2 的大小关系是      即可证实空气浮力的存在。
(3)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气球老是漏气,使实验存在误差,他们改进实验装置,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一空心金属球与配重通过细线悬挂在定滑轮上,调节配重质量使二者保持静止,用气泵往玻璃容器内缓慢压入空气,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一块体积为 V 的木块漂浮于 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烧杯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如图所示。当温度升高时(假设木块和溶液体积不变且忽略木块的吸水性),木块会上升,但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保持不变。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和浮力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资料一:硝酸钾的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如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8

110

138

169

资料二: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增大时,溶液密度也随之增大

2、甲烧杯中盛有 30℃、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 100 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计算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 0.1%)。
3、“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体积约为 30 米 3 , 空载时质量约为 22 吨,最大荷载 240 千克。(海水密度取 1.0×103 千克/米 3 , g 取 10 牛/千克)

(1)若“蛟龙号”某次负载 200 千克物体时,采用注水方式实现下沉,则至少注入多少质量的水?
(2)“蛟龙号”完成水下作业后开始上浮,它开始上浮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如何变化?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温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