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小题)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物的聚散回归与国家治乱兴衰__________,紧紧牵动中华儿女的心弦。晚清以来,大量珍贵文物蒙受劫掠、走私、倒卖,如游子飘零,流散他乡、沦为国人心中梦牵魂绕的等候,难以抚平的伤痛。中央人民政府,在新中国成立伊始,__________、严控国门,迅速扭转珍贵文物流失局面;( )进入新时代,布局谋篇,大国外交,拓展塑造文物追索返还新局面。国之所倡,民之所随,四海之内,__________,每一件流失文物回归的背后,汇聚的是人类文明 的不竭动力,这份动力让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①你与朋友刚刚听了一场演讲,虽然你觉得演讲不是太坏,但在与别人讨论后你会发现,自己似乎接受了这样的想法:该演讲几乎是垃圾。或者本来你认为这场演讲不是太好,讨论之后,却觉得这简直就是最精彩最伟大的演讲。
②这种情形在生活中最常见不过了。你和你的朋友都不太喜欢这个演讲,但是你们的理由都非常微小。可所有的理由汇集在一起,就有足够的证据让你觉得你实际上很不喜欢那场演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群体成员都极力地将观念表达得比真实的感受还要极端一点,以引起其他人的关注。这样一来,如果你得出每个人都不大喜欢某场演讲的结论,你就会试图表达出自己更极端的观点,让大家认为你非常机敏。如果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这样的话,群休观点极端化将在所难免。
③无论在生活中的现象还是心理学家的实验中,群体的讨论使群体原来支持的意见,讨论后变得更加支持,而群体原先反对的意见,讨论后变得更加反对,最终使群体的意见变得极端化。群体讨论使群体的态度倾向于朝两极方向运动,原来赞成的更加赞成,原来反对的越发反对。这种现象被社会心理学称为群体极化现象。
④群体极化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叫冒险偏移,另一种叫谨慎偏移。群体极化使一个群体更加谨慎还是更加冒险取决于全体初始的倾向。如果全体人在一开始倾向于谨慎,那么结果就是更加谨慎,反之,则更加冒险。
⑤群体讨论之所以导致冒险偏移,其原因在于:第一,群体的责任扩散。在群体讨论和群体决策中,个人的责任得到扩散,个人对其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下降,即使说错了或决策错误,责任是大家的,平分到每一个人身上的责任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这就增强了人们决策的胆量。促使人们选择风险更大的决策。第二,群体内的舆论压力。在群体当中,个人的行为往往会受到群体舆论评价的影响,如果个人谨慎,有可能会被别人嘲笑为胆小鬼,正是出于此种考虑,个体大多会有意无意地偏向冒险。
⑥反过来,谨慎偏移更多地出现在官方的决策当中,这是因为:第一,自我保护心态。冒险总是意味着风险,而谨慎可能更为安全,因此多数人出于自我保护,更愿意偏向谨慎的决策。第二,决策内容与自己的相关性。如果决策与自己的利益关系密切,一般来讲,决策会趋于更加保守,毕竟这是自己的事情。反之,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事情。人们会更加冒险,因为无论结果怎样。自己都不会有太多的损失。
⑦群体极化的后果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趋于极端,从而无法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由此更易造成错误的决策和行为。群体极化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人们对疫情产生的超乎实际的恐惧。各种民间传言的力量、私下的讨论使人们对疫情严重性的认识更加强烈了,由此造成集体的恐慌。
⑧谈到群体极化现象时,不能不关注一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其渐渐成为人们包括学生认识各种事物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也变得格外重要,但是计算机并不总是带给人们积极的影响。在这样虚拟的空间中,网民通常出现严重的群体极化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网民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网上通过交往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因此,有必要增强学生的判断力和对极端观点的免疫力。
《群体倍乘器——群体极化现象》节选自刘儒德主编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删改)
材料一:
疫苗的雏形是“牛痘接种术”。本质上,疫苗是一种改造过的病毒或病毒的某一部分,去掉了病毒的“毒性”,不会伤害人体,但能诱导免疫系统对抗病毒。人体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力”,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它的特征。当人体再次接触病毒时,“演习”过的免疫系统就能快速识别并消灭病毒。当大部分人对病毒具有免疫力时,就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实现真正消灭病毒的目的。对于传染病来讲,疫苗可谓是人类的“终极武器”,但其研发过程一般都很漫长。
按照通行惯例,疫苗上市前要通过4个阶段。先是动物实验阶段,通常需要两个重要步骤:在适当的动物模型中检测疫苗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在动物身上进行毒性测试。动物实验后就是历时三期的临床试验:一期初步考察安全性,受试者一般为几十至上百例;二期主要进行疫苗的剂量探索研究,初步评价有效性并考察进一步扩大人群后的安全性,受试者一般为几百到上千例;三期则是全面评价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试者一般为几千到几万例。
(采编自杨萌《全球心急如焚盼疫苗! 专家:8款疫苗正处于研发前列》《生命时报》2020年5月)
材料三:
4月25日,在第34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到来之际,“及时接种疫苗,共筑健康屏障”主题活动以网络直播的形式举办。直播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介绍了疫苗对人类战胜传染病、提升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巨大作用。对于全民瞩目的新冠疫苗,陈薇介绍了团队目前的研发进展。新冠肺炎防控的科技支撑,疫苗是最有力的式器之一,我们国家第一时间向WHO分享了我国科学家分离的病毒基因序列。到3月16日,第|期临床试验正式获批。“我们在3月16日晚8:18,给第1个志愿者进行了接种。1 期比较顺利,它在7天、14天的安全性都得到了统计学数据。”陈薇说,“在此基础上,我们进入了第11期的研究。目前第期的508位志愿者处于观察期。如果一切顺利,5月份有望揭盲(在盲法试验结束后,需要进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安全性疗效比较,揭示受试者具体使用的哪个组别的过程就是揭盲,一般进行2次揭盲)。”疫苗研发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程序,通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是因为,疫苗要大规模在健康人群中接种,其安全性、有效性需要经过严格验证。疫苗的研发不能在任何一个环节留下一丝隐患。
在新冠疫苗研发方面,陈薇对世界合作寄予厚望。“希望全世界的共同努力,能够让人类尽早迎来新冠疫苗的面世。”
(采编自王天暮《新冠疫苗研发到哪步了?这位院士委员透露最新进展》人民政协网2020年4月 )
材料四:
据《纽约时报》4月27日报道,一旦在下个月的临床试验中证明其有效性,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Jenner Institute) 的第一批几百万剂疫苗可在今年9月上市。
牛津大学何以在全球研发新冠疫苗的竞赛中领先?那还要从他们的科研团队讲起。
该团队此前一直在进行冠状病毒疫苗相关的研究,而之前他们研究的对象,正是同属于冠状病毒引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此前,他们已经生产出MERS的疫苗,目前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临床试验。而因为MERS和新冠病毒同属冠状病毒,他们直接用生产MERS疫苗的方法,用在新冠病毒上。因此,他们可以用同样的流程,直接试制新冠病毒疫苗。然而,随着疫情防控举措逐渐取得成效,也给疫苗的开发带来了障碍。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主任希尔教授指出,根据临床试验的道德规范,禁止让参与试验的人类感染上严重疾病。这意味着唯一能测试疫苗有效性的方式就是在病毒自然传播的地方给人接种。如果疫情防控举措继续减缓病毒在英国的传播,牛津大学疫苗的临床试验可能无法证明其有效性。因为那些接种了疫苗的人可能是因为疫情被控制而没被感染,科学家将不得不换个地方再做试验。“我们将不得不追着流行病跑。”希尔教授称,如果届时英国的感染者太少,他们计划在其他新冠病毒可能还在传播的地区,如非洲或印度进行临床试验。
(采编自王雅林林容《若验证有效,牛津大学新冠疫苗首批百万剂有望9月上市》红星新闻2020年04月)
一双鞋
叶骑
这是雪后的第三天。
天空已经没有纷飞的雪花,地上的积雪也开始融化,这儿一块白,那儿一块白,四周成了家里的棉花地。
我出门的时候很早,天才刚刚蒙蒙亮。走出家门那瞬间,自己不经意打了个哆嗦,天气很冷,比下雪的那天更冷,融雪需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这是我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
我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 , 然后像一扇门一样,紧紧地关上,让你永远不知道山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所以,从走进校门那天起,“走出大山”就成了老师们灌输给我的第一个人生信条,而现在,我正走在这条人生道路上,去乡里的小学上学。
然而,在今天的路途中,我却遇到了一点麻烦,我的胶鞋上有一条缝。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双胶鞋应该是三年前買的,能穿到今天,我跟家人都很满意。但现在它的使用年限到了,鞋底也已经裂开了,这让我有些手足无措。
融雪打湿了路面,没多久,混合着雨雪和黄土的泥水,通过裂缝渗进鞋里,我的噩梦就此开始。
起初,我觉得有很多蚂蚁在我的脚板和脚趾头上叮咬,接着,这种感觉成了用母亲纳鞋底的锥子在脚上戳,再然后,这些感觉全部消失了,自己的脚跟鞋融为了一体,鞋即是脚,脚即是鞋。
当然,这种感觉并不好受,所以我在中途停下来,在路边找到一些干燥的枯草放进鞋底。一开始,我觉得自己似乎踩在了家里的棉被上,但没多久,这些枯草也放肆起来,跟我的身体套起近乎,成了我脚掌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学校的,像是走,也像是飘。但不管如何,当站在校门口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承受力已经到了极限,于是,我决定脱下鞋,光着脚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
就在这时,我的眼前闪过一道白光,一个我并不认识的人对着我拍了一张照。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我们市里一家报社的记者,那天,他正好到学校采风,报道乡下学校在雪后坚持学习的情况。
一个乡村小孩,背着书包,赤着脚,提着胶鞋,走进校门,身后是一片茫茫白雪。
据说,这张照片一发布,就在网上引发了大轰动,很多人在新闻下面留言,说自己很感动,有的还打电话到报社,问这是哪所学校?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要捐款救助。
没几天,大批的新闻记者赶到我的学校,有这个社,那个社;有这个报,那个报。他们要采访我、报道我,问我那天上学遇到了什么情况,以后长大了有什么梦想。
我的老师,还拿来一张报纸,对我说,这是全国很知名的报刊,上面发了我的照片,还配了一篇评论,评论说:孩子,你吃的苦,将会照亮你未来的路。
我迷迷糊糊的,脑袋有些发胀,每天还要面对很多不认识的记者,人更加糊涂了。
“来,小朋友,你提着胶鞋上学的照片,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大家很关注你,也很关心你,你有什么话想跟大家说吗?”
我抬起脑袋,看着眼前大大小小的镜头。
我更紧张了,战战兢兢、一字一顿地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它让我学会坚韧、学会坚强,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段话,是董老师写给我的,据说他给我前,还让校长看过。
记者们满意地离开了。放学时,我逃一般跑出了学校。
一路上,我一直想着那天上学的情景,想着蚂蚁,想着锥子,想着那些放肆的枯草,它们让我不寒而栗。
我不喜欢它们,我不愿意赞美它们。
“其实,我想要一双鞋。”
因为,我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
(原载《北京文学》2019年第9期)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太和中,授武骑侍郎,因赐名登。世宗即位,寻除左右侍郎。元禧之谋乱也,车驾在外,变起仓卒,未知所之也。忠进曰:“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而烈分兵严备,果如所量。世宗还宫,抚背曰:“卿差强人意。”赐帛五百匹。又曰:“先帝赐卿名登,诚为美称,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父忧去职。未几,起复本官。迁司空长史。于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详亲尊权重,将作大匠王遇多随详所欲而给之。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寻迁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每以鲠气正辞,为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详因忠表让之际,密劝世宗以忠为列卿,令解左右,听其让爵。于是诏停其封,优进太府卿。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其器能宜居其位 于是出授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既而悔之,复授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遣中使诏曰:“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方任虽重,比此为轻。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神龟元年,忠薨,年五十七,谥武敬公。
(节选自《魏书·于忠传》,有删改)
①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
②每以鲠气正辞,为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
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①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②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江苏南京市南。②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五、情景默写(共1小题)
六、语言表达(共2小题)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说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蔓延到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共抗疫情的关键时刻,美国一些政客和高管持续不断地把中国地名与病毒联系起来,大肆污名化,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极大义愤。在3月25日举行的七国集团(G7) 外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试图以中国地名命名新冠病毒,遭到了欧盟国家的明确拒绝。后美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明确写入“新冠病毒源于中国”也遭到拒绝。
七、材料作文(共1小题)
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把“健康、体育锻炼”再次拉回大众视野,公众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需求更加旺盛。体育运动的价值伴随着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愈发凸显。新冠肺炎患者,由许多病例分析可见,出现重症和死亡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和体弱有疾病的个体,反之中青年和体质好、心态好的人员,虽然感染,但康复的概率较高。不得不说,在疾病面前,再高超的医术也需要强健的体质做基础。
材料二:丰衣足食的现代生活,肥胖、亚健康等隐疾让健康显得异常宝贵。世界卫生组织把缺乏运动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因素,美国把运动列为可预防死亡因素的第二位。毋庸置疑,体育运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显重要。个人体质的下降不仅对个人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潜在危机。
材料三:“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连续26年下滑,这个势头尚未停止。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近年来学生肥胖率迅速增加,眼睛近视比例逐年上升且低龄化趋势明显。没时间锻炼,怕运动受伤,沉迷电子产品是阻碍青少年运动的主要原因。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一名高三年级学生的身份,给全校(统称“光明中学”)同学写一封倡议书,要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