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情景默写(共1小题)

1、按要求填空。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师说》)
(3)《过秦论》中作者在最后指出秦的过失是“      ”。

二、语言表达(共1小题)

1、按要求选择。
(1)下列句子中与“中华传统美德”无关的一句是(    ) (1)
A .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C .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2)下面是×市×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匠》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三处并进行修改。

《语文匠》编辑部:

    我是×市×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学生。久闻你刊大名,决定向你刊投稿。现奉上大作《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拔冗固复为谢!

    此致

敬礼!

张晓

2018年7月6日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都的秋(节选)

郁达夫

    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

    ②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③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④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⑤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⑥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⑦“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⑧“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⑨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

    ⑩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1)本文依次写了故都的哪些秋景?故都的秋景具有怎样共同的特点?

秋景:                        

秋景的特点:      

(2)分析第①段的表达思路。
(3)对第②段的理解分折错误的一项是(    ) (3)
A . 第一句用“将近十年”突出了对北国之秋味的深重思念。 B . 段中用了两个“破”字,客观地反映了北京民居的特点。 C . 本段写景视角由高到低,描写细腻,有形、有声、有色。 D . 最后两句即景抒情,将自己的主观情思融入了客观景物。
(4)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      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蝉鸣声的      情感。
(5)第⑩段画线句用了四组对比分别从烈度、            、色彩等角度切入,主要的效果有:①      ;②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寂静的春天(节选)

(美)蕾切尔·卡逊

    ①现在我们主要关心的已不再是那些曾一度在全世界引起疾病的生物,卫生保健、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新式药物已经使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传染性疾病。今天我们所关心的是一种潜伏在我们环境中的完全不同类型的灾害——这一灾害是在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发展起来之后由我们自己引入人类世界的。

    ②环境健康的一系列新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各种形式的辐射,二是由于化学药物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杀虫剂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现在这些化学药物正向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蔓延开来,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单个或联合地毒害着我们。这些化学药物的出现给我们投下了一个长长的阴影,这一阴影并非吉祥,因为它是无定形的和朦胧的;这一阴影令人担忧,因为简直不可能去预测人的整个一生接触这些人类未曾经验过的化学和物理作用物的后果。

    ③杀虫剂与环境疾病分布的相关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已经看到它们现已污染了土壤、水和食物,它们具有使得河中无鱼、林中无鸟的能力,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尽管他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现在这一污染已彻底地遍布于我们整个世界,难道人类能够逃脱污染吗?

    ④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与这些化学药物单独接触,只要摄入的总剂量达到一定限度,他就会急性中毒的。不过这不是主要问题。农民、喷药人、航空员和其他接触一定量的杀虫剂的人员的突然发病或死亡是令人痛心的,更是不应该发生的。无形污染我们世界的农药,被人少量吞食后所造成的危害是有潜伏期的,因此为全体居民着想,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倍加重视,研究解决。

    ⑤负责公共健康的官员们已指出:化学药物对生物的影响是可以长期积累的,并且对一个人的危害取决于他一生所获得的摄入总剂量。正因如此,这种危险很容易被人忽视。人们一贯轻视那些看来可能给我们未来带来危害的事物。一位聪明的医生莱因•达宝斯博士说:“人们平常只对症状明显的疾病极为重视。正因如此,人类一些最坏的敌人就会从从容容地乘隙而入。”

    ⑥这一问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正如同对密执安州的知更鸟或对米拉米琪的鲑鱼一样,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生态学问题。我们毒杀了一条河流上的可厌的飞虫,于是鲑鱼就逐渐衰弱和死亡。我们毒死了湖中的蚊蚋,于是这些毒物就在食物链中由一环进入另一环,湖滨的鸟儿们很快就变成了毒物的栖牲品。我们向榆树喷了药,于是在随后而来临的那个春天里就再也听不到知更鸟的歌声了,这不是因为我们直接向知更鸟喷了药,而是因为这种毒物通过我们现在已熟知的榆树叶——蚯蚬——知更鸟一步步地得以转移。上述这些事故是记录在案的、可以观察到的,它们是我们周围可见世界的一部分。它们反映出了生命或死亡的联系之网,科学家们把它们作为生态学来研究。

    ⑦不过,在我们身体内部也存在着一个生态学的世界。在这一可见的世界中,一些细微的病原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然而,平常似乎不易看出这种后果与那些病原之间的联系,因为病原出现在身体的部位离最初出现损伤的地方很远。有关当前医学研究动态的一个近期总结说:“在一个小部位上的变化,甚至在一个分子上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并在那些看来似乎无关的器官和组织中引起变化。”对一个关心人类身体神秘而又奇妙功能的人来说,他会发觉原因和后果之间很少能够简单、容易地表现出联系来。它们可能在空间和时间上完全脱节。为了发现发病与死亡的原因,要依靠将许多看来似乎孤立的、相互无关的事实耐心地联系在一起,这些事实是通过在广阔的、相互无关的许多领域中进行非常大量的研究工作而取得的。

    ⑧我们习惯于找寻那些明显的、直接的影响,而不研究其他方面。除非这一影响以一种无法否认的明显形式急骤地出现,否则我们总要否认危害的存在。

(1)根据文章内容推断,第①段提到的“一种潜伏在我们环境中的完全不同类型的灾害”具体是指:      
(2)对第④段画线句的结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2)
A . 单句,宾语是“他就会急性中毒的”。 B . 单句,宾语是“如果一个人……就会急性中毒的”。 C . 复句,第一层次在“只要”前,是假设关系。 D . 复句,第一层次在“他就”前,是条件关系。
(3)分析第⑥段所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4)第②段说,这些化学药物给我们投下的阴影是“无定形的和朦胧的”,综观全文,请分条陈述理由。
(5)以下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5)
A . 作者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B . 第⑤段主要说的是化学药物对生物的影响是长期积累的,特别容易被忽视。 C . 第⑥段和第⑦段分别从“可见世界”和“不可见世界”阐述生态学问题。 D . 标题形象地展现了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带来的深重灾难,暗示着写作意图。

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虞美人·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是他的堂弟,亦是爱国志士,时因事贬官桂林。②昭君出塞辞别汉阙。③春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美而无子”。庄公妾戴妫生子名完,庄公死,完继立为君。后完为同父异母的弟弟州吁所杀。戴妫被迫离开卫国。《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即为庄姜送别戴妫而作。④降汉败将李陵送别被羁19年的汉使苏武。

(1)下阕画线句用的是有关      的典故。
(2)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从“苦恨芳菲都歇”句看,这首词写于暮春时节。 B . 首句以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寄托词人的悲痛心情。 C . 引用生离死别的典故含蓄表达自己别茂嘉弟的心情。 D . “谁共我,醉明月”句感叹知音难觅,孤独无依。
(3)简析“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 ,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②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1)上面两段文字选自《史记·      》中的故事“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礼节甚      

②大王必欲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4)
A . 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B . 怒发冲冠 C . 相如广成传舍 D . 秦贪,其强
(5)结合上文的细节描写,对《史记》如何塑造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分析。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修道之人,莫若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犹人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并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皆徇之,自致亡败。静而思之,何迷之甚!庄云: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________!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之用有余者,亦须舍之。财有害气,积则伤人,虽少犹累,而况多乎?以隋珠而弹千仞之雀,人犹笑之,况背道德、忽性命而从非要,以自促伐者乎?

    夫以名位比道德,则名位假而贱,道德真而贵。能知贵贱,应须去取,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庄云:行名失己非士也。若不简择,触事皆为,心劳智昏,修道事阙。

【注】①简:选择②循:通“殉”,为某种目的而死。③懂得生活的意义的人不去追求对生命没有价值的事物④隋珠:夜明珠。

(1)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________!

(1)
A . B . C . D .
(2)画线句“何迷之甚”的“迷”所指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3)“隋珠弹雀”是一个成语,在本文中“隋珠”和“雀”分别喻指            
(4)文章两次用到“庄云”进行论证,对此加以评析。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5)
A . 首句提出中心论点:面对事物须分清主次、轻重,有所选择,懂得取舍。 B . 本文正面提出观点,在论证上主要采用反面论证,揭示危害,敲响警钟。 C . 本文论证思路严谨、论证方法多样、语势酣畅淋漓,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D . “简事”的唯一依据是“道德”,其他诸如生命、物质、名声等都是浮云。

六、材料作文(共1小题)

1、根据以下材料写作。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很快就要压死他们了。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关键的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因此,如果你是电车操纵员,是否应拉杆?”

看了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回忆?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约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上海市青浦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