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单元试卷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和方法 |
A | NaNO3 | Na2CO3 | 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B | KCl | K2SO4 | 滴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
C | CO | CO2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
D | H2 | HCl |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选项 | 实验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A |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 反应物浓度 |
B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 反应温度 |
C |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有、无催化剂 |
D |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反应物的种类 |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7小题)
①硬度大 ②密度小 ③易导电 ④耐腐蚀
方案一:Zn、Fe、HCl、Cu 方案二:Zn、FeSO4、Cu
方案三:ZnSO4、Fe、CuSO4 方案四:Zn、Fe、CuSO4
反应时间(秒) |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 140 | |
收集到的气体 体积(毫升) | 甲金属 | 25 | 60 | 95 | 130 | 160 | 170 | 170 |
乙金属 | 30 | 75 | 120 | 150 | 150 | 150 | 150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 钠块大小 | 硫酸铜溶液 |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
① | 绿豆大小 | 稀溶液10毫升 | 产生蓝绿色沉淀 |
② | 绿豆大小 | 浓溶液10毫升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
③ | 豌豆大小 | 稀溶液10毫升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
④ | 豌豆大小 | 浓溶液10毫升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a.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 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b.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b.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
c.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两个方案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理由是 。
四、计算题(共1小题)
①生成氢气的体积。(ρ氢气=0.09克/升)
②反应后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