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4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

    这脆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

    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yú)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

    在你双手的不朽的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________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你的无穷的(cì)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选自泰戈尔《吉檀迦利》)

(1)给文中划线字“薄”选择正确的读音(    ) (1)
A . B . báo
(2)给文中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 (2)
A . 消融 B . 销溶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山越谷

      

2、古诗文默写。
(1)槲叶落山路,      。(温庭筠《商山早行》)
(2)      ,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戍鼓断人行,      。(杜甫《月夜忆舍弟》)
(4)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6)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回到君王身边的语句是:            
(7)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            ”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写)
3、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面“作家名片”。

作家姓名:      

代表作品:《      》,堪称中国文言      的高峰。

评价:“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语)

4、吉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次他练习“辨年龄排座位”。他共排列了四组,其中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稀    ②垂髫    ③不惑    ④花甲    ⑤弱冠    ⑥而立    ⑦知天命    ⑧耄耋

A . ①⑧④⑦③⑥②⑤C.②⑤⑥③④⑦①⑧ B . ⑧①④⑦③⑥⑤②D.⑤②⑥③⑦④①⑧

二、名著阅读(共2小题)

1、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选择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    )。
A . 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 . 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 . 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 . 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2、根据泰戈尔的诗歌特点,运用诗歌赏读方法,赏析下列泰戈尔的诗句。(任选一项)

①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她自己。

②小花问道:“我要怎样地对你唱,怎样地崇拜你呢,太阳呀?”太阳答道:“只要用你的纯洁的素朴的沉默。”

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焚鹤人

余光中

    一连三个下午,他守在后院子里那丛月季花的旁边,聚精会神做那只风筝。全家都很兴奋。全家,那就是说,包括他,雅雅,真真,和佩佩。一放学回家,三个女孩子等不及卸下书包,立刻奔到后院子里来,围住工作中的爸爸。三个孩子对这只能飞的东西寄托很高的幻想。它已经成为她们的话题,甚至争论的中心。对于她们,这件事的重要性不下于太阳神八号的访月之行,而爸爸,满身纸屑,左手浆糊右手剪刀的那个爸爸,简直有点太空人的味道了。

    可是他的兴奋,是记忆,而不是展望。记忆里,有许多云,许多风,许多风筝在风中升起。对于他,童年的定义是风筝加上舅舅加上狗和蟋蟀。最难看的天空,是充满月光和轰炸机的天空。最漂亮的天空,是风筝季的天空。他永远忘不了在四川的那几年。丰硕而慈样的四川,山如摇篮水如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男孩的意向是风的意向,少年时的思想是长长的思想。”少年爱做的事情,哪一样, 不是梦的延长呢?看地图,是梦的延长。看厚厚的翻译小说,喃喃咀嚼那些多音节的奇名怪姓,是梦的延长。放风筝也是的。他永远记得那山国高高的春天。嘉陵江在千嶂万嶂里寻路向南,好听的水声日夜流着,吵得好静好好听,像在说:“我好忙,扬子江在山那边等我, 猿鸟在三峡,风帆在武昌,运橘柑的船在洞庭,等我,海在远方。”

    而最有趣的,该是有风的晴日了。祠堂后面有一条山路,蜿蜒上坡,走不到一刻钟, 就进入一片开旷的平地,除了一棵错节盘根的老黄果树外,附近什么杂树也没有。舅舅提着完工的风筝,一再嘱咐他起跑的时候要持续而稳定,不能太骤,太快。他的心卜卜地跳,禁不住又回头去看那风筝。那是一只体貌清奇,风神潇洒的白鹤,绿喙赤顶,缟衣大张如氅。翼展怕不有六尺,下面更曳着两条长足。舅舅高举白鹤,双翅在暖洋洋的风中颤颤抖动。终于“——一——二——三!”他拼命向前奔跑。不到十码,麻绳的引力忽然松弛,也就在同时,舅舅的喝骂在背后响起。舅舅追上来,检查落地的鹤有没有跌伤,一面怪他太不小心。再度起跑时,他放慢了脚步,不时回顾,一面估量着风力,慢慢地放线。舅舅迅疾地追上来, 从他手中接过线球,顺着风势把鹤放上天去。线从舅舅两手勾住的筷子上直滚出去,线球轳轳地响。舅舅又曳线跑了两次,终于在平岗顶上站住。那白鹤羽衣蹁跹,扶摇直上,长足在风中飘扬。他兴奋得大嚷,从舅舅手中抢回线去。风力愈来愈强,大有跟他拔河的意思。好几次,他以为自己要离地飞起,吓得赶快还给了舅舅。舅舅把线在黄果树枝上绕了两圈,将看守的任务交给老树。

    “飞得那样高?”四岁半的佩佩问道。

    “废话!‘真真瞪了她一眼。’爸爸做的风筝怎么会飞不高?真是!”

    “又不是爸爸的舅舅飞!是爸爸的舅舅做的风筝!你真是笨屁瓜!”十岁的雅雅也纠正她。

    “你们再吵,爸爸就不做了!”他放下剪刀。

    小女孩们安静下来。两只黄蝴蝶绕着月季花丛追逐。隔壁有人在练钢琴,柔丽的琴音在空中回荡。阿盾在厨房里煎什么东西,满园子都是葱油香。忽然佩佩又问:“后来那只鹤呢?”

    后来那只风筝呢?对了,后来,有一次,那只鹤挂在树顶上,不上不下,一扯,就破了。他掉了几滴泪。舅舅也很怅然。最后舅舅解嘲说,鹤是仙人的坐骑,想是我们的这只鹤终于变成和尚,羽化随仙去了。第二天舅甥俩黯然曳着它的尸骸去平岗顶上,将它焚化。一阵风来,黑灰满天飞扬,带点名士气质的舅舅,一时感慨,朗声吟起几句赋来。当时他还是高小的学生,不知道舅舅吟的是什么。后来年纪大些,每次念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他就会想起自己的那只白鹤。因为那是他少年时唯一的风筝。

    等到他年纪大得可以欣赏舅舅那种亭亭物外的风标,和舅舅发表在刊物上但始终不曾结集的十几篇作品时,舅舅却已死了好几年了。舅舅死于飞机失事。那年舅舅才三十出头, 从香港乘飞机去美国,正待一飞冲天,游乎云表,却坠机焚伤致死。

    “后来那只鹤——就烧掉了。”他说。

(1)作者借第三人称视角,用插叙的叙事方法来叙述“鹤风筝”的故事。请概括文中插叙的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他为女儿做鹤风筝——想起      ——女儿问鹤风筝的结局——想起      

(2)品味下列语句,完成括号中的任务。

①那是一只体貌清奇,风神潇洒的白鹤,绿喙赤顶,缟衣大张如氅。(品析本句遣词用语的特点和效果。)

②“后来那只鹤——就烧掉了。”他说。(说说句中破折号不能去掉的原因。)

(3)文中的“焚鹤人”即指舅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评析舅舅这个人物形象。
(4)本文与诗歌《乡愁》都是余光中的作品,两文所表达的主旨是否相同?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四、非文学作品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蜷缩在“圈”的封闭里拒绝深刻

    近两年,身边时不时有朋友信誓旦旦地宣称,要“戒掉”朋友圈,或者计划规定自己每天看朋友圈的时间不超过几次,每次不超过多少分钟。很不幸,他们无一成功。

    我能理解他们这种“想戒不能戒的冲动”。朋友圈虽然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却集合了资讯与社交的双重功能,仿佛是一扇门,把逼仄的个人空间与广袤的大千世界联结起来。放不下朋友圈,无非是害怕与世界失联。

    说朋友圈里有个“世界”,并不夸张。比如微信好友1000+的我,每天一大乐趣就是透过朋友圈的时间线窥视多样性的世界。

    但说起来挺讽刺的,微信朋友圈的设计逻辑本来是偏封闭的。一般说来,你只能看到你的联系人所发布和分享的内容,只能了解到“好友”的想法,朋友圈的外延非常有限。

    在朋友圈所能看到的一切,都是‚好友‛筛选、再生产的结果。与其说朋友圈呈现给人的是大千世界,还不如说是一幅幅联系人画像,它记录你的‚好友‛的喜怒哀乐、趣味取向。

    与此同时,不符合画像的内容信息,轻易就能被屏蔽。如果一个坚定的“中医黑”发现朋友圈出现中医拥趸,而且成天转发养生小文,他可能直接选择“不看他的朋友圈”,或者干脆拉黑,现代生活匆忙而焦虑,“三观”不合,眼不见心不烦,久而久之,朋友圈愈发

    “和谐”,也愈发狭窄和封闭。不同人的朋友圈里呈现的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在你的世界里热火朝天、尽人皆知的话题,到了另一个人的世界里,就陷入了不可思议的寂静与沉默。

    封闭不尽然是个消极概念,问题是在当今时代,“封闭”很难和“专注”“深度”发生联系,很可能产生浮躁的结果。一言不合就拉黑,在移动社交场域太容易发生了。我围观过很多网络论战,经常发现争执不下的双方都对着空气义愤填膺、豪情万丈,吵到最后统统失焦,但双方观点压根就是一致的。在如此背景下,封闭几乎等同于狭隘,同这样的“世界” 保持联系,未必是多么健康的精神现象。

    我们对每条朋友圈内容所能保持的注意力可能只不过10秒。快速吸收、快速反应的思维活动,塑造了朋友圈的样貌,也剪出了这个时代的一个侧影。在这种逻辑的驱使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只会向局限的空间里一退再退,被屏蔽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多。

    这是比“封闭”或是“开放”更要紧、更让人忧心的议题。足够清醒的人不会把朋友圈当作认知世界的唯一途径。怕就怕甘愿蜷缩在狭隘的精神世界里,拒绝沉淀与深度。人类精神的堕落更应归咎于这样消极的姿态,而非哪款不够开放的产品。

(选自《中国青年报》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1)
A . “一般”“不尽然”“很可能”等词语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 B . 朋友圈你只能看到你的联系人所发布和分享的内容,只能了解到“好友”的想法。 C . 本文阐述人们借助微信朋友圈与世界联系的局限性及其产生了浮躁的结果。 D . 作者对现代人蜷缩于社交 APP 却不深入发掘现实生活的现象表现了强烈的忧思。
(2)作者为什么说朋友圈是开放的,而又是封闭的?
(3)作者为什么说“蜷缩在‘圈’的封闭里”会“拒绝深刻”?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五、古诗阅读(共1小题)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1)诗歌一,二两句营造了秋夜            的氛围。
(2)“数叶迎风尚有声”蕴含诗人怎样的品格?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

①余一小舟           拏:      

②余饮三大白而别     强:      

③拥衣炉火           毳:      

④才一头             举:      

(2)下列句子中的“绝”与例句中的“绝”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湖中人鸟声俱绝。

(2)
A . 千山鸟飞绝(《江雪》) B . 哀转久绝(《三峡》) C . 群响毕绝(《口技》) D . 沿溯阻绝(《三峡》)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4)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4)
A . “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心飞神越。 B . 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C . “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湖”“山”“好友”齐聚的喜悦。 D . 文末“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E .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七、写作(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站到底的挑战只剩下最后一关,主持人都要问是否继续答题。其实许多明智的选手到了这一步一般都会选择放弃,知足而退,因为答错了就前功尽弃。但这个选手还是选择了继续答题。结果,他答错了,失去了许多本来到手的财富,不过却是一脸轻松的表情。主持人问他是否后悔,他说:当然不后悔。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我才会真正地后悔。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要求:15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

经常阅读报纸杂志,是中学生必备的良好习惯。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报纸或杂志,向学校“爱阅读”活动组织小组写一封推荐信。要求写清楚报纸、杂志名称;选择该报纸或杂志的主要特点作简要介绍和推荐;注意推荐信格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绍兴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