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桐乡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4小题)

1、读下面的诗句,完成题目。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mán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bì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会有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艾青《镜子》

(1)划线字“酡”的正确读音是(    ) (1)
A . tuó B . tóu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

mán

      

      

2、古诗文名句积累。
(1)露从今夜白,      
(2)      ,雪拥蓝关马不前。
(3)李白在《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      ”典故表达自己希望能够得到重用的愿望;刘禹锡在《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中借“      ,到乡翻似烂柯人。”的典故来感叹人事变迁之快。
(4)作家梁衡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用42个字创造了一幅淡雅、高洁的画轴,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精品。请在下面的方框内默写描写雪景的42个字,书写要工整、美观。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既可记人,也可记物、记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 B . 我国古代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学记》《易经》《春秋》。 C . 欧阳修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代表作《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 .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他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包法利夫人》等。
4、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作解释。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③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二、阅读理解(共4小题)

1、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①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武松住了脚读时,上面写道:……

    ②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麽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③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麽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④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⑤那大虫又饿,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⑥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⑦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1)上文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请根据选段内容,完成该回回目。

横海郡柴进留宾,      

(2)请说说①③段两处划线句景物描写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3)看第⑤段划线部分,武松开始一棒没打中老虎,反而折了哨棒。作者如此设置情节有何妙处。
(4)请结合原著内容说说“武都头”和“行者”两个称号的由来。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本1】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被人为创造出来,用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偶像剧、商业大片、娱乐圈花边新闻、网络游戏、热点消息等。我们每天光是保持对自己改做的事情的专注,就已经很困难了。

    拿网络游戏来说吧,背后可能是几百人的团队,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精心打造而成的。目的是什么呢?创造一个虚拟空间,吸引你的注意力并消磨你的时间。

    可以说,一切娱乐产品背后的庞大团队,考虑的更多的是用多种手段来减小你触及它们时的心理阻力,诱导你一次次去点击,耗费你的精力,让你忘记自己该做什么,让你很难保持专注,更不用说深度思考了。

【文本2】

    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很难投入地、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轻而易举获得大量愉悦感,久而久之,当这种强度的愉悦感已经满足不了你时,你需要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相对而言,付出更多、貌似愉悦感更少的事情——比如学习、阅读、深度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做。

【文本3】

    当我能够在画画中其乐陶陶时,我的生活变得令人着迷。我惊讶地发现在自然景色中还有许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东西。每当走路坐车时,附加了一个新目的,那可真是新鲜有趣之极:山丘的侧面有那么丰富的色彩,在阴暗处和阳光下不相同;水塘里闪烁着如此耀眼夺目的反光,光波在一层一层地淡下去,表面和边缘那种镀金镶银般的光亮真是美不胜收。在每一个平凡的景色中都能享有一种额外的兴味。

    在美术馆,我会用一种剖析的理解的眼光来欣赏一幅幅艺术杰作,我常常看见阻碍过我的难点,被一个个绘画大师如何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在不精疲力竭消耗体力的情况下,比绘画更使人全神贯注了。我的日子因专注于这一目标而使每一个空闲都很充实。我感到心满意足。这就是思考带给我的福利。

(节选自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分》)

(1)这组文本的主要目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A . 阐述大众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毁掉的。 B . 呼吁大众不要让自己成为愉悦感的奴隶。 C . 呼吁大众在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上磨砺专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D . 表现丘吉尔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自然、艺术、生活的热爱。
(2)根据文本信息,比较“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愉悦感”和“丘吉尔的愉悦感”有什么不同?
(3)根据【文本1】【文本2】,预测一下,大众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失去什么能力?
(4)军军想将上面三则文本作为素材,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请帮他补充完成下列写作提纲。

(5)这组文本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再贬柳州时,从弟宗直、老母卢氏、爱妻杨氏、娇女和娘等都相继弃世。柳宗一住了一段时间,约半年以后又要离开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在今广西贺县东北。

(1)下列各项对本首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 (1)
A . 首联点明别离,描述兄弟惜别之情。“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B . 颔联有对往事的回顾,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吟,既是对柳宗元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又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 C . 颈联一写山,一写水,借景抒情,全在遥想宗一此去路途遥远,充满坎坷艰辛,表达出作者对舍弟此去的担忧关切之情。 D . 尾联运用想象,以虚写实。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烟”字写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2)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 , 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 , 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①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通“戮”,耻辱。②惴栗:恐惧不安。惴,恐惧。栗,发抖。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③隟:指空闲时间。④法华:指法华寺,在原零陵县城东山之上。⑤西亭:在法华寺内,为柳宗元所建,他经常在这里游赏山景,饮酒赋诗。⑥培塿:小土堆。⑦颢气:同“浩气”,指天地间的大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居是州,惴栗      

②缘溪,斫榛莽      

③然后知吾之未始游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4)有同学认为本文“意有所极,梦亦同趣”中的“意”与欧阳修所谓的“醉翁之意”含义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自在悠闲之乐。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三、写作(共2小题)

1、近期公安交警部门加大对驾驶电动车不佩戴安全头盔,不贴反光膜等违反交通规则行为的查处。对此小明的爷爷不以为然。请你结合下图以小明的口吻劝说爷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要求理由充分,表达得体,不少于8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易卜生说:“你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相信你有过把自己铸造成器的种种努力,一定也见过同样专心致志铸造自己的同道。回顾过往,你一定有不少联想与思考。

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一: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题目二:每一步,都算数

题目三:他(她)努力的样子闪闪发光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嘉兴桐乡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