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选项 | X | Y |
A | 氧化物 | 化合物 |
B | 化合反应 | 分解反应 |
C | 碱性溶液 | 碱溶液 |
D | 饱和溶液 | 浓溶液 |















①滤液中一定有Zn2+、Fe2+
②滤液中可能有Ag+
③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0 | 30 | 20 | 15 |
反应后质量/g | 0 | x | y | 10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二、填空题(共1小题)
a.自来水
b.蒸馏水
c.矿泉水
a.糖
b.醋
c.鱼
a.
b.
c.
a.黄金首饰
b.塑料盆
c.纯棉T恤
三、简答题(共1小题)
①W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②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和W的分子个数比为 。
四、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制取 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
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检验
收集满的方法是 。
③利用B装置制取 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④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 的优点是 。

步骤1:如图5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中a处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分别收集满 ,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液体。
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
步骤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烧瓶内的气压变化,得到如图6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曲线1、2、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烧瓶内的气压变化。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瓶乙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曲线1中BC段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 ,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 。
③对比曲线1与曲线3,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a. 能溶于水
b. 能与水发生反应
c. 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①过氧碳酸钠有 和
的双重性质;50℃开始分解。
②过氧碳酸钠在异丙醇(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低。
实验室用 与稳定剂的混合溶液和30%的
溶液反应制备过氧碳酸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反应温度不能超过20℃的原因是 。
(定性检测)检测过氧碳酸钠溶液中的成分。
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实验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① |
取样,加入 | 木条复燃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 |
|
| 溶液中含有 |
实验③:称取一定质量的“鱼浮灵”样品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 ,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钡(
)固体3.94g。
实验④:另称取相同质量的“鱼浮灵”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再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反应,消耗 的质量为1.896g,该反应的原理是:
。
计算确定过氧碳酸钠( )的化学式 (写出计算过程)。
研究小组通过测定常温下相同时间内水溶液中溶解氧的变化,探究 、
对
分解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对比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试剂 | | | | | |
pH | 6.96 | 6.01 | 8.14 | 8.15 | 9.26 |
溶解氧( | 5.68 | 6.44 | 9.11 | 9.12 | 10.97 |
由实验②可知,常温下,过氧化氢水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五、流程题(共1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