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六第5单元第17课皖南古村落同步练习题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 (共20小题)

1、在西递、宏村的古民居建筑中,从庭院、厅堂、天井,到门罩、梁柱、柱础、格门、板壁、天花等众多建筑构件上,处处可见以奇花异木、飞禽走兽、楼台亭阁、人物戏文为题材的“三雕”艺术品,这“三雕”是

①砖雕   ②根雕   ③石雕   ④玉雕   ⑤木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⑤ C . ①③⑤ D . ①②④
2、下图是西递村口的标志性建筑,过去有十多座,而今仅存此一座,此建筑是

A . 西递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B . 举行宗法礼仪的场所 C . 胡氏家族的大门 D . 徽州商人所建的私家宅院
3、徽商们在家乡出资兴建道路、桥梁、学塾、书院等,这些善行义举反映了徽商

A . 对社会传统伦理的推崇和对后代教育的重视 B . 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C . 富裕不忘穷故乡的观念 D . 荫及家室双亲及乡邻的思想
4、在安徽南部的黟县,至今仍保存有明清古民居建筑三千六百余幢,其主要原因是(   )


A . 地理位置较为封闭 B . 传统思想的影响 C . “重农抑商”思想作怪 D . 环境保护思想深入人心
5、在西递、宏村的古民居建筑中,占地最广,规模最大,建筑最为豪华的建筑当属

A . 敬爱堂 B . 大夫第 C . 履福堂 D . 承志堂
6、在黟县古村落中,众多的牌坊是吸引游客目光的景观之一,其中用来表彰妇女节孝的牌坊是


A . 功德牌坊 B . 贞节牌坊 C . 木制牌坊 D . 石牌坊
7、某村汪氏第五祖与元末明初大军事家刘伯温是好友,为解决该村旱季无水,雨季成灾的问题,刘伯温特意把该村设计成水牛形状,增挖了月沼和南湖,并修建了“水圳”。这一村落是

A . 西递 B . 宏村 C . 丽江 D . 徽州
8、安徽商人素有“儒商”之称,这是因为

①他们在行商中不忘“业儒”  ②他们在行商中自觉用儒家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信守儒家传统“重本轻末”信条   ④注重对子弟的教育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9、西递和宏村是两个最有代表性的皖南古村落。两者的相同点是

①都是以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宗族村落②都深刻体现了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③村落水系都是以人工水系为主④都是我国古代皖南农村民居建筑的代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0、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与徽商关系密切。中国社科院吕政认为徽商衰落的原因有“官商勾结”、“买田置地”、“买官”。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些最能说明


A .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B . 封建社会政治腐败 C . 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实效 D . 商人从政是当时首选
11、图为胡文光刺史坊,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口,该牌坊正楼匾的上方雕的是“恩荣”二字,下方雕的是“荆蕃首相”四字,其背面则是“胶州刺史”四字。明万历六年(1578年),为纪念西递村人胡文光由皇帝批准在此修建。胡文光,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曾担任万载县令、胶州刺史、荆州王府长史等职。对胡文光及该牌坊理解正确的是


A . 明代后期黟县所属徽州府隶属安徽行省管辖 B . 胡文光因为科举出身获得地方官员任职资格 C . “荆蕃首相”表明胡文光曾任明代内阁首辅 D . 该牌坊建筑艺术体现中国古代宗法血缘文化
12、下表是明朝万历(1573—1620)年间湖州所属一州六县的商业市镇分布情况。它反映出当时湖州地区

县名

镇名

乌程

乌镇南浔菁山妙西

归安

菱湖埭溪练市双林

安吉

马家渎递铺梅溪

长兴

四安和平合溪水口阜塘

德清

塘栖新市

武康

三桥埠上柏埠

孝丰

若干











A . 自然经济瓦解 B . 商品经济发展 C . 农耕经济衰弱 D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13、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 . 徽商在清末民初衰落 C . 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 D . 清政府的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14、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曾播出关于徽商的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 徽商的衰落表明了中国传统商业模式的衰落 B . 徽商“达到极盛”有力地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C . 徽商是传统商业与近代经济形态结合的产物 D . 徽商是旧式商贾与官僚资本钱权结合的产物
15、吴日法在《徽商便览》中说:“吾徽居万山环绕中,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遇山川平衍处,人民即聚族居之。以人口孽乳(注:生育)故,徽地所产之食料,不足供徽地所居之人口,于是经商之事业起,牵车牛服远贾,今日徽贾之足迹,殆将遍于国中。”材料说明

A . 徽民较早有改变重农抑商的观念 B . 徽商足迹遍布全国 C . 地理环境促使徽民走上经商之路 D . 徽商经济实力贫弱
16、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同等、相等)南翔”。南翔镇“往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比为无赖蚕食,稍稍徙避,而镇衰落”。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解释是

A . 徽商的兴盛与市镇的发展相辅相成 B . 政府对待商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C . 徽商的经营范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D . 地方官府的态度决定了商业环境
17、“凝聚力量,成就未来”是首届“时代徽商高峰论坛”的主题思想。这也是400多年前古徽商的“徽骆驼”精神的体现。形成该精神的根本原因是

A . 皖南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 B . 明清商品经济极为发达 C . 徽商拥有丰富的经营之道 D . 宋代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18、西递现存最大的一座祠堂是

A . 敬爱堂 B . 履福堂 C . 承志堂 D . 乐叙堂
19、徽州古民居中建筑规模最大、雕刻艺术威就最高的一座古建筑是


A . 敬爱堂 B . 承志堂 C . 履福堂 D . 乐叙堂
20、黟县因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而著称于世,其实黟县还是历史古城,其始置县是在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秦代 C . 汉代 D . 唐代

二、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有关明清时期徽商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亮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副者始分身自为贾。

——顾炎武《肇域志·徽州府》

材料二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典当业)四者为大宗。茶叶六县皆产,木则婺源(地名)为盛,店铺几遍郡国,而盐商成萃于淮、浙。

——陈去病《五石脂》

材料三江南各地的徽杭大贾,不仅贩布,而且染布、踹布(将布踹压平整使其紧薄有光);不仅贸丝,而且开车缫丝。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四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王世贞《四部稿》

(1)据材料指出徽商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回答明清时期徽商兴盛的原因。

(3)徽商的兴盛对中国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二: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南部。现存明、清古民居122幢,大多为明清时期经商成功的商人(史称徽商)所建。村中富丽的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石雕的奇花异卉、砖雕的楼台亭阁等,应有尽有,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始建于南宋,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村中建筑同样多为明清时期的经商发财以后的徽商所建。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及周边山水,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1999年12月,西递和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材料四: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

(1)结合材料一,说明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提示了哪些历史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四中的现象与哪一政策有关,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递、宏村这两个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面貌。布达拉宫自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西递被世人称为“桃花源里人家”;宏村则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的美誉,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

材料三中国戏曲正式形成于宋金时期,其代表是杂剧和南戏。然而,这两种戏曲都没有流传下来,在它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它保存着中国戏曲自萌芽以来的一些信息。

昆曲戏班以一些技艺独特精湛、深受观众喜爱的演员为主,组织其他演员为其配戏,最后形成独特的流派。昆曲这种演员组合体制,对其他各剧种都有影响,使之流传至今。

请回答:

(1)皖南古村落与昆曲分别属于哪类世界遗产?

(2)据材料一,皖南古村落与布达拉宫是哪两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历史承载?

(3)据材料二,皖南古村落的营造体现了怎样的理念?据材料三概述昆曲的突出价值。

4、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江才遂发愤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当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

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

(2)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

(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布迭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

材料三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徽州民居的天井营造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儿,叫“四水归堂”,言天降雨露、财气,落到自家房顶,流入宅院。

——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古村落突出反映了徽商怎样的心态?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古村落营造中的风水观念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功能?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

(3)有学者称:“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必须在其存活的情境中才能把握。”据此,你认为皖南古村落的“完整样态”应该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历史选修六第5单元第17课皖南古村落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