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二第2单元第7课读雨果的《九三年》同步练习题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 法国大革命旨在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旧势力的阻扰   B . 法国大革命与美国革命性质迥异   C . 反对专制主义是法国革命与英国革命一致的目标 D . 法国大革命直接受到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
2、1789—1814年间,法国的—部法律规定:取消等级的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凡年满25岁,动产、雇佣工,并缴纳等于三天工资价值的直接税者,叫积极公民。又规定: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有权任命部驻外使节、高级军官,以及取得立法会议的同意进行宣战或媾和。根据以上内容判断,这部法律制定于 

A . 大资产阶级掌权时期 B . 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C . 雅各宾派专政时期。 D . 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3、法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描绘了1793年发生在法国的壮观历史场面我们从中可能读到的内容有

①法国封建势力在各地发动叛乱

②雅各宾派专政建立,革命进入激进阶段

③“热月政变”把罗伯斯庇尔等推上断头台

④国民公会宣布法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4、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和吉伦特派面临的共同统治危机是

①外国武装干涉 ②反动势力反叛

③人民生活恶化 ④内部出现分裂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5、关于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政策,下列各项表达正确的是

①包括经济恐怖和政治恐怖两方面

②恐怖统治的实质是以暂时牺牲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来换取群众的支持

③恐怖统治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④恐怖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的“非资产阶级方式”、“平民方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6、被列宁称为“真正用革命手段摧毁过时的封建制度”是指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采取的哪项政策

A . 实行革命恐怖政策 B .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权利   C . 实行最高限价政策 D . 反击外来势力干涉
7、雅各宾派对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的根本原因是
A . 雅各宾派是真正民主派 B . 法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猖狂进攻的严重危机 C . 维护雅各宾派的统治 D . 为赢得人民对雅各宾派的支持
8、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下列措施中,哪一项保证了当时革命的法国战胜反法同盟,但后来又制约法国经济发展(   )

A . 取消农奴制度,废除教会和贵族特权 B . 颁布《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 C . 严禁囤积居奇,对日用生活品实行最高限价政策 D . 雅各宾派执政时期的土地政策
9、1793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 B . 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C . 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 D . 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
10、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法国农业经营落后,小企业大量存在。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①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造就了小农业        ②拿破仑统治时期,巩固了小土地所有制

③传统高档时装、化妆品生产业,造就了小企业           ④缺少资金投放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1、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的作品不包括(   )

A . 《悲惨世界》 B . 《巴黎圣母院》 C . 《九三年》 D . 《基督山恩仇记》
12、结束法国封建制度的是(   )

A . 君主立宪派 B . 吉伦特派 C . 雅各宾派 D . 热月党人
13、下列派别代表法国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是(   )

A . 君主立宪派 B . 吉伦特派 C . 雅各宾派 D . 热月党人
1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超出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原则最典型的措施是(   )

A . 雅各宾派的土地法 B . 制宪会议撤消内地关卡的法令 C . 废除农奴制度和封建义务 D . 雅各宾派的限价法令
15、雅各宾派专政使法国大革命进入到最高、最激进的阶段,其主要原因是(   )

A . 第一共和国的建立和处死国王 B . 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 C . 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 D . 扭转了国内外的紧张局势
16、雅各宾派统治时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但局势很快便稳定了下来,雅各宾派稳定局势的关键措施是(   )

A . 打败了反法联军 B . 镇压了国内的商业投机活动 C . 拘捕吉伦特派领袖 D . 实行恐怖政策
17、黄万盛先生说:“法国大革命的反思是一面‘革命之镜’,它可以映照革命的合理性,也可以衬视革命的非理性的灾难,这一切都共存于那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革命的历史意义并不是道德情感的批判可以替代的,只有理解那个时代,才能理解那场革命”下列事件最能应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雅各宾派颁布《惩治嫌疑犯条例》 B . 国民公会处死路易十六 C . 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D . 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
18、法国大革命时期,为稳定革命局势雅各宾派实行“恐怖政策”,“恐怖”的含义是(   )

A . 违反资产阶级倡导的法治原则 B . 无故屠杀中下层平民和反对派 C . 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D . 镇压封建势力和不法投机分子
19、“他们的著作中透露出我们现在的那种革命民主气质;他们热爱平等,即使是奴役中的平等也行。一切妨碍他们理想目标的东西都应该被消灭。在他们眼中,根本不存在什么私人权利,只存在公众利益。”与“他们”的政治倾向最为接近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   )

A . 君主立宪派 B . 吉伦特派 C . 雅各宾派 D . 热月党人
20、法国大革命期间,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等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他们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   )

A . 共和派与民主派之间的斗争 B . 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的斗争 C . 资产阶级不同派别间的斗争 D . 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二、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1、早在雅各宾派专政的初期,法国资产阶级就已经对革命政府以恐怖手段制裁资产阶级的非法活动心怀不满了,但是在1793年年底以前,他们的不满尚未发展到想推翻雅各宾专政的程度。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上,革命专政内部还是比较稳定的、团结的,它得到人民的支持,要想推翻他也不那么容易,更何况当时他们还需要这个专政,如果没有这个专政抗击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封建制度就有复辟的可能,而这是资产阶级所不愿意的。但是等到1794年入春以后,情况就变化了,当时雅各宾派领导集团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要想推翻他是轻而易举的。而且在法国多次取得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封建复辟的危险已经解除了,资产阶级不再需要雅各宾派专政了。同时资产阶级对于1789年以来的政局多变早就感到厌倦,而对于雅各宾专政下的变幻莫测的政局更感到不安,他们要求一个安定的局面,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基于上面的原因,资产阶级在1794年上半年就下定决心颠覆雅各宾派的统治。他们在政治上的代表就是沼泽派及丹东派残余分子,而被打倒的、被镇压的吉伦特派及阿贝尔派残余分子也附和了他们。

1794年7月27日,……国民公会乃通过了逮捕罗纳斯庇尔、丹东及圣鞠斯特的决议。……以来法国一直处于政治动荡、干戈扰攘的杌陧不安之中。……而动荡不安的局面是不利于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的,因此法国历史的发展要求结束这种局面,而只有推翻雅各宾专政,才能结束这个局面。这样,推翻雅各宾专政,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刘祥昌《世界史·近代史》

请回答:

(1)概述雅各宾派倒台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有人说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历史的倒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此观点。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

(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他们呢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应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

材料二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彪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

1907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法国自18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并非革命必得之果”。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态度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种评价及其理由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

3、在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1789—1814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法国资产阶级逐步完成了对法国社会的改造。

(1)分别简述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掌权期间对法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措施。

(2)拿破仑一直以大革命的继承者自居,其在维护和巩固农民利益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它对后来法国工业化讲程有何影响?

4、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第三任美国总统。罗伯斯庇尔(1758--1794),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实际首脑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杰斐逊认为新闻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具体体现,是监督政府的第四种权力,因此应该得到保护。在各种手段中,法律是最为有效最为可靠的。杰斐逊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态度,纵观他的一生,不改初衷。

----《杰斐逊集》

材料二罗伯斯庇尔认为自由是“人所固有的随意表现自己一切能力的权力。……以法律为保障。”……他秉持卢梭的教导:公民的天赋人权在达成社会契约时全部交给了社会,声称国家或社会的主权者的永远正确的意志就是“公意”。每个公民分担公意,虽然有违背公意的个人意志,但社会契约论的要求不言而喻,谁不服从公意,都要被逼的服从。·…

但雅各宾派通过起义掌握政权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从思想观念到现实政策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主张支持出版自由到限制自由”、“从主张思想多样性到统一思想,不允许思想分歧的存在”、“从反对操纵舆论到主张政府影响舆论”。

---张昆《杰斐逊与罗伯斯庇尔新闻自由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杰斐逊和罗伯斯庇尔新闻自由观念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杰斐逊始终秉持新闻自由观念以及罗伯斯庇尔最终放弃新闻自由的原因?

5、材料一“如果说在和平时期政府的根基是美德,那么在革命时期就是美德和恐怖,没有恐怖的美德是有害的……恐怖就是严厉不可动摇的正义……恐怖不仅仅是一个原则,它是民主原则的结果。”

——罗伯斯庇尔

材料二1793年5月罗伯斯庇尔领导法国人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建立雅各宾派专政。执政期间……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措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颠覆共和国的阴谋,捍卫了革命成果,把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罗伯斯庇尔……以革命的恐怖政策惩罚罪犯和革命的叛徒,史称“恐怖统治”,许多无辜的人都被诬告并杀害,成千上万人被送上断头台。……有人批评这种政策为“诛九族”和违反人道。

(1)概括材料一中罗伯斯庇尔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二,应该如何评价罗伯斯庇尔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实行的恐怖政策?(要求答出评价方法和具体评价内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历史选修二第2单元第7课读雨果的《九三年》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