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如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指示剂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

颜色

绿

pH范围

1~3

4~5

6~7

8~10

11~14

A . 由红变紫 B . 由蓝变绿 C . 由绿变橙 D . 由蓝变紫
2、下列为常见水果的 pH,呈碱性的是(  )
A . 柿子pH=7.8 B . 菠萝 pH=5.1 C . 苹果 pH=4.1 D . 杨梅 pH=2.5
3、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初中科学实验操作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的验满 B . 倾倒液体 C . 检验气密性 D . 测定溶液pH值
4、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甲、乙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变化是复分解反应 B . 物质 C 的水溶液 pH 值大于 7 C . 物质 D 属于氧化物 D . 用双氧水可以制取物质 E
5、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
A . 氢氧化钠 B . 浓硫酸 C . 氯化钠 D . 浓盐酸
6、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溶质成分不变,但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 . 浓硫酸 B . 浓盐酸 C . 食盐溶液 D . 烧碱溶液
7、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固体氢氧化钠要密闭保存 B .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吸收热量 C . 固体氢氧化钠可用作一些气体的干燥剂 D . 氢氧化钠的俗名叫做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8、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和稀硫酸中,能产生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 . 硫酸钠溶液 B . 氯化钠溶液 C . 紫色石蕊试剂 D . 碳酸钠溶液
9、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 . 氧化铁、铁锈、Fe2O3 B . 氢氧化钠、烧碱、Na2CO3 C . 氢氧化钙、消石灰、CaO D . 氢氯酸、盐酸、HCl
1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 CO2(CO)——通入氧气中点燃 B . S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 KCl 固体(KClO3)——加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并加热 D . NaCl 溶液(NaHCO3)——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11、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用滴管滴液 C .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D . 检查气密性
12、我们常吃的云吞往往带点苦涩的味道,原因是它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为减少苦涩味,在吃云吞时,最好沾点以下哪种物质(  )  
A . 食醋 B . 食盐 C . 花生油 D . 白酒
13、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但不产生气体的是(  )  
A . Zn B . CuO C . Ag D . CaCO3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 . KCl(K2CO3)加入稀盐酸、蒸发 B . CO(CO2)通入 NaOH 溶液、干燥 C . CaO(CaCO3)溶解、过滤 D . NaNO3(CaCO3)溶液、过滤 、蒸发
15、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常使用如图所示装置。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b导管连在供氧气的钢瓶上 B . b导管连在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上 C .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 .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率
16、向盛有1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下列图像能体现溶液的pH变化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17、下列操作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 . 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2HCl+FeO══FeCl2+H2O B . 向纯碱溶液中滴加澄清的石灰水:Na2CO3+Ca(OH)2══CaCO3↓+2NaOH C . 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2+H2SO4══MgSO4+2H2O D .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2CO+O 2CO2
18、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 在 Ca(OH)2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 . 在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 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 . 在 Ca(OH)2 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 . 在 NaOH 溶液中加入 CuSO4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19、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 . FeCl3、CuSO4、NaCl B . BaCl2、Na2SO4、NaOH C . CaCl2、NaNO3、AgNO3 D . K2SO4、NaNO3、NH4Cl
20、向烧杯中逐滴加入 x 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 x 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

选项

烧杯中的物质

x 溶液

A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烧碱溶液

B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C

镁铝合金

稀盐酸

D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在 H、C、O、Ca、Cl 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 与生命密切相关且占人体总质量 的液态物质      
(2) 汽水中含有的酸      
(3)生活中最重要的调味品      
(4) 重要的化工原料、俗称苛性钠的碱      
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C+      Fe2O3       Fe+      CO2

3、对于化学反应:2A══2B+C,已知:反应生成B 和C 的质量比为B∶C=1∶8。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入适当数字:

物质

A

B

C

反应前质量/g

100

0

5

反应后质量/g

64

      

      

4、燃放焰火时五光十色,原理是某些不同的金属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有一种焰火的火药中含有Cu(NO3)2 , 燃放时会产生绿色火焰,其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 2CuO+O2↑+4X↑,X 的化学式为      。已知 4X+O2+2H2O══4HNO3 , 若将 Cu(NO3)2 分解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      

(填“能”或“不能”)收集到气体。

5、某化合物 6.4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 8.8gCO2 和 7.2gH2O,在该化合物中肯定含有的元素有      
6、有失去标签的硫酸、盐酸、氢氧化钠三瓶溶液。拟用 BaCl2 溶液和酚酞试液按下列步骤鉴别:
(1)从三支试管分别移取各溶液少许作试样,向试样中分别滴加      ,如发生的现象是      ,所取得溶液是 H2SO4 ,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将剩余的两种试样各取少许放入另外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      ,如发生现象为      ,所取得溶液为 NaOH 溶液。
(3)无明显现象的为      
7、有三瓶标有 A、B、C 的无色溶液,分别是澄清石灰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各取少许在试管里做下列实验。第一步:把 A 加到 B 里,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 C,沉淀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第二步:把 A 加到 C 里,有无色气体产生;第三步:把 B 加到 C 里,无明显现象。
(1)试推断(写出化学式):A 是      ,B 是      ,C 是      
(2)写出每步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三、实验题(共4小题)

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制取氧气,在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所选气体发生、干燥和收集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      (用接口字母和“→”表示)。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水槽中集气瓶内的水排尽后,把集气瓶转移到桌面上的操作是      
(5)检验瓶中气体为氧气的操作是      
2、如图所示,是两种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B 图中盛水仪器的名称是      
(2)B 图锥形瓶内产生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上述两幅图中,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A”或“B”)。
(4)A 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5)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过一会儿有      产生,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其中一种反应即可)。
3、围绕一瓶 NaOH 固体是否变质的问题,同学们展开探究活动。查阅资料:NaOH 变质生成 Na2CO3

NaCO3 溶液的 pH>7。

甲同学用酚酞试液检验 NaOH 是否变质。你认为他能否成功      ,理由是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证明 NaOH 已经变质。你认为所加试剂为      

丙同学欲证明变质的固体中尚存 NaOH,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目的:      

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固体中存在 NaOH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

4、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向 FeCl3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      ,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CO2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向一盛满 CO2 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 NaOH 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      ,其主要原因是      

(3)          盐酸与 NaOH 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 NaOH 溶液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 NaOH 溶液中滴入少许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氰化钠(NaCN)为白色结晶粉末。在潮湿空气中,因吸湿而稍有苦杏仁味。易溶于水,剧毒,致死量约为 1~2mg,试回答:
(1)属于氰化钠的化学性质有      
(2)该化合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4)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2、向 20g 黄铜(由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盐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          样品中铜的质量。
(2)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五、附加题(共1小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 6.55g 研碎的粉末,进行四次高温加热(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记录数据如表:

操作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g)

5.25

4.95

4.35

4.35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某同学为了其他研究需要,另取一定质量的大理石粉与镁粉混合,在氧气中加热至反应完全(杂质不参加反应),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试求大理石粉和镁粉的质量的比值。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