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共10小题)
1、人站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池底变浅了,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 .
B .
C .
D .




2、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 . 甲与乙
B . 乙与丙
C . 丙与丁
D . 甲与丙
3、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托盘
B . 地面
C . 餐桌
D . 墙壁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B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 .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5、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领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声速
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 . 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 .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 . 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7、过路的人经过一盏路灯下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
A . 逐渐变长
B . 逐渐变短
C . 先变短后变长
D . 先变长后变短
8、下列图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 水中倒影
B . 雨后彩虹
C . 树荫下的光斑
D . 汽车后视镜




9、小珍站在竖立的平面镜前,看到镜中自己灿烂的“笑脸”。小刚拿一块与平面镜一样大小的不透明的硬纸板平行放置在平面镜之后,在平面镜前刚好看不到硬纸板。现在( )
A . 小珍看不到自己的“笑脸”
B . 小珍看到的“笑脸”变模糊了
C . 小珍一样看到自己灿烂的“笑脸”
D . 小刚在硬纸板上看到了小珍的“笑脸”
10、短跑运动员6秒跑了50米,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地铁的平均运行速度是64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 羚羊,地铁,运动员
B . 运动员,地铁,羚羊
C . 地铁,羚羊,运动员
D . 运动员,羚羊,地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共10小题)
1、物理学( 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 、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提出了相对论,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
2、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教室的高度约350 ;;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 。
3、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刻度尺 (选填“A或B”)的测量结果精确度更高,该物体的长度为 cm。
4、 2018年3月4日,我市首次举行了国际马拉松比赛,小华同学是跑步爱好者,他在参加4km“迷你”项目跑时,用时为26min40s,则他全程平均速度是 m/s,在跑步时他感觉站在路边为他加油的亲友团往后退,小华同学是以 为参照物。
5、贵港市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鼓声通过 传到观众的耳中。
6、通常把频率高于 Hz的声音称为超声,科学家根据蝙蝠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 ,该技术可用来探测海洋深度,获得鱼群、潜艇位置等信息。
7、月球上没有空气,两个登月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波才能进行交流,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是需要 的;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人敲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你听到的第一次敲打声是通过 传播的。
8、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若她靠近平面镜则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百米赛跑时,如果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那么他所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真实的跑步时间 (选填“多”或“少”) 秒(保留两位小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0、小强一家利用国庆假期驾车外出旅游。汽车即将进入某隧道时,小强从隧道入口上方的标示牌得知隧道全长12km,兴奋的小强特意观察了汽车速度计,如图所示,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m/s.如果保持这个车速通过此隧道,则需时间为 min。
三、作图和实验探究题(29分)(共5小题)
1、
(1)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30°角,为了使反射光线水平行进,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3)如图丙所示为一半圆形玻璃砖,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到圆心O处,请你画出光线穿过玻璃砖进入空气的光路图(作图时需标出法线)
2、图是小岩自制的橡皮筋吉他,他将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缠到一个小盒上,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就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由于橡皮筋振动的 不同所发出声音的 也不同;当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时,由于橡皮筋振动的 不同,所发出声音的 也不同。
3、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应多次改变入射角,观察并记录有关数据,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结论是:光反射时 (填写文字结论)。
(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 。 (2)
A . 向纸板喷烟或雾
B . 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 . 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3)实验中小明使用了一个可折转的纸板,这个纸板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线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了探究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 内。
(4)让一束光贴着左侧的纸板A沿E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纸板B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F。实验时,纸板前不同方位的同学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
(5)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4、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1)M是一块 (选填“平面镜”、“较薄平板玻璃”或“较厚平板玻璃”),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该实验最好在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实验时,点燃蜡烛A,移动M后面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直到从前面不同位置看去,M后面的B好像被点燃似的。观察比较A、B的大小可以得到像和物体的大小 。
当蜡烛A慢慢靠近M时,观察到像的大小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若在M后面挡一张黑纸,通过M (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在黑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5、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写公式),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器材有钟表和 。
(2)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
(3)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适当 (选填“大”或“小”)些,这样可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 (选填“长”或“短”),方便计时。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计时工具,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四、解答题(21分)(共3小题)
1、图是小红同学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


求:
(1)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秒?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多大?
2、小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段路时,小华发现一标示牌,如图所示。
(1)若小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了30min,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示牌到桂平西山最快需要几分钟?
(3)在游玩的某一天,小华来到一座峭壁前,他对着峭壁大喊一声,1.5s后听到了回声,则小华距离峭壁有多远?
3、下表为简化的北京西至重庆北T9次列车时刻表。请分别计算T9次列车从北京西至郑州,以及从北京西至重庆北的平均速度。
站名 |
到达时间 |
开车时间 |
里程/km |
北京西 |
- |
15:05 |
0 |
… |
|||
郑州 |
22:29 |
22:55 |
689 |
… |
|||
重庆北 |
16:14 |
- |
20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