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20小题)

1、2008年7月7日,江西省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7个世界遗产。三清山属于(   )


A . 自然遗产 B . 文化遗产 C . 自然与文化遗产 D . 文化景观遗产
2、我国正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建立了多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主题形象是“开天辟地,党的创立”的红色旅游区是(   )


A .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B . 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C . 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D . 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
3、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形成与(   )


A . 黄山的花岗岩地貌有关 B . 黄山的亚热带气候有关 C . 外力的侵蚀、风化作用有关 D . 黄山的地理环境有关
4、下列旅游点,既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又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是(   )


A . 南极中山站 B . 陕西延安 C . 深圳的“世界之窗” D . 北京故宫
5、四大石窟中受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


A . 龙门石窟 B . 麦积山石窟 C . 云岗石窟 D . 敦煌石窟
6、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杭州西湖申遗成功主要是因为这里有独特的(   )


A . 水文景观 B . 地文景观 C . 人文景观 D . 气象景观
7、当地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的是(   )


A . 深圳的摩天大楼 B . 上海的高架道路 C . 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D . 西藏的布达拉宫
8、

下图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A . 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 . 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 . 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 . 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9、

下图为云南省罗平县著名旅游景观“金鸡峰丛与油菜花海”照片。读图,回答题。

该景观(   )

A . 为自然旅游资源 B . 应把握观赏时机 C . 历史文化价值高 D . 是世界文化遗产
10、据统计,2012年5.1小长假到天水麦积山的游客大多来自周边地区,这说明( )


A . 旅游地的环境承载量有限 B . 旅游地具有有限的最优吸引半径 C . 旅游景观的游览价值不高 D . 地区接待能力不足
11、

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如图1)。观赏此景的关键在于(   )


A . 精选观赏点位 B . 把握观赏时机 C . 了解景观特点 D . 洞悉景观文化定位
12、黄山自然景观的最佳观赏季节是(   )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13、关于福建土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属自然景观 B . 属物质文化景观 C . 属精神文化景观 D . 属非物质文化事物
14、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分别对庐山和泰山两大风景区景观的欣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前者说明要移情于景,后者说明要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 . 前者说明要选择观赏位置,后者说明要以情观景 C . 前者说明要把握观赏时机,后者说明要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D . 前者说明要综合感受,后者说明要登高望远
15、欣赏下列哪些景观必须把握好时机(   )

①吉林雾凇②峨眉“金顶佛光“③钱塘江大潮④路南石林⑤本溪水洞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②⑤
16、

该图为位于我国石林景区的著名景点“阿诗玛”,该景区(   )


A . 石灰岩广布,气候暖湿,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 . 土层薄、土壤贫瘠,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 C . 地貌是由地壳的上升运动、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 D . 此景观最佳观赏位置为在视野开阔处远望
17、黄河壶口瀑布可以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每年到此旅游的人并不多,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 游览价值不高 B .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差 C . 地区接待能力小 D . 旅游环境承载量有限
18、2006年1月4日起,湖北省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核心景区实行为期81天的休游(停止接待游客),这是该景区开放13年以来首次休游。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核心景区实行休游的主要原因是(   )

A . 节假日期间的交通压力过大 B . 地区接待能力有限 C . 核心景区将重新进行规划 D . 为了保护景区生物和生态环境
19、

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风景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 B . 该风景区全为自然景观 C . 其形成与地质运动有关 D . 在观赏时应把握观赏位置
20、安徽省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山上“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兼有雄、奇、灵、秀等美感特征,然而,那儿游人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 游览价值欠缺 B . 市场距离太远 C . 地区接待能力尚差 D . 交通通达性不便

二、综合题 (共5小题)

1、

北京市延庆县的“百里山水画廊”,沿白河绵延112华里,沿途重峦叠嶂山势雄浑,树木花草四季变幻,令人赏心悦目。图为“百里山水画廊游览图”。读图回答题。

(1)关于该旅游景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旅游类型多样,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B . 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C . 登高远眺、把握时机是主要观赏原则 D . 景区路线长、景点多、环境承载力大
(2)关于该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景区有明显的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

②游览路线中各种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满足游客需求

③景区旅游内容丰富,需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

④景点紧邻道路分布,方便游客休憩、观赏

(2)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2、

下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读图回答问题。

(1)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

(1)
A . 奇松、云海 B . 石林、石芽 C . 椰林、孤峰 D . 森林、冰川
(2)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

(2)
A . 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 . 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 . 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 . 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3、“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游览长江三峡望夫石时写下的著名诗篇。据此回答问题。

(1)对望夫石的观赏应(   )

(1)
A . 置身其中观赏 B . 在特定位置观赏 C . 在高处俯瞰 D . 适当距离仰观
(2)诗人在游览景观时,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说明他在欣赏旅游景观时(   )

(2)
A . 领悟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 . 达到了以情观景的境界 C . 登山渉水,求质求真 D . 充分了解了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3)望夫石的形成原因是(   )

(3)
A . 人工建造 B . 只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C . 其为飞来石 D . 受到外力作用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4、

在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卧佛头北脚南,头部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下巴、螺髻清晰可见。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如图)。该地主管部门将每年的10月3日定为“卧佛含丹”节。读图文材料,回答题。

(1)游客若想看“卧佛含丹”景观,最佳方位应在该山的(   )

(1)
A . 西南 B . 东南 C . 西北 D . 东北
(2)下列另一时段,也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的是(   )

(2)
A . 我国植树节前后 B . 五一劳动节 C . 我国教师节前后 D . 元旦前后
5、风景名胜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我们应懂得如何欣赏旅游景观的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映了旅游景观的(   )

(1)
A . 形象美 B . 色彩美 C . 动态美 D . 听觉美
(2)桂林山水的观赏,应(   )

(2)
A . 乘船游览 B . 适当距离仰观 C . 登高远望 D . 置身其中仰观
(3)下列人文景观的布局,符合我国传统风景美学思想的是(   )

(3)
A . 在人流密集的闹市修建佛寺,便于人们从事佛教活动 B . 在山谷中筑塔,突出山谷的曲线 C . 在北方园林建筑中采用红墙碧瓦,与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 D . 在海滨旅游建筑采用白墙青瓦,与其湿润的气候融为一体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湘教版地理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