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2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 选择题 (共20小题)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①道路 ②河流水渠 ③农田 ④桥梁
读下图,图中内容说明航天遥感的什么特点( )
①探测范围大 ②获取资料快 ③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④获取信息量大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下图所示。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旱情 ②水灾 ③滑坡 ④农林病虫害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 ②监测植物病害情况
③区分落叶树与常绿树 ④监测草场退化情况
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下图所示,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 )
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下图所示,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
读“下面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图”。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波段为( )
二、综合题 (共5小题)
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植被类型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在遥感影像中可以表现出来。下图是不同植被反射波谱曲线比较图。
材料二: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材料一: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材料二:据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接近尾声,全国遥感监测“一张图”工程建设也渐入正轨。工程任务于2010年1月底前基本完成,首次实现全国全覆盖遥感监测,并通过该数据库与国土资源管理相关业务数据库挂接,为实施建设用地全面监管提供基础信息平台。
读“下面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图”,回答问题。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决策支持系统
新浪网2011年6月15日消息从6月10日零时至6时,湖南省临湘市詹桥镇原贺畈乡降下了275.6毫米的雨水。超过上半年降雨总量的特大暴雨,引发了山洪泥石流,将原贺畈乡的观山村、云山村等村组夷为平地。灾害导致20人死亡、8人失踪。为了获得更加及时、准确的灾区的信息,一架小型无人遥感飞机飞临原贺畈乡上空进行遥感拍摄。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以上文字材料,请你设计用遥感技术对我国太湖水质状况监测的方案,并提出治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