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材料中的思想核心是(   )

A . “无为而治” B . 提倡法治 C . “兼爱”、“非攻” D . “仁”
2、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  )
A . 圆形方孔半两钱 B . 五铢钱 C . 交子 D . 银元
3、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

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③农业产量的提高                ④人口的大量增加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4、“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  )
A . 手工业发展情况 B . 商业发展情况 C . 海外贸易发展情况 D . 农业发展情况
5、暑假期间,张同学参加北京周口店远古人类遗址的一日游活动,他将参观到的景点有(    )
A . 元谋人和北京人遗址 B .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 C . 北京人和半坡人遗址 D . 元谋人和山顶洞人遗址
6、对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 尝试着培育野生稻、野生狗尾草,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主食——稻和粟 B . 能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C . 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 . 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7、海峡两岸的华人都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 . 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最大 B . 因为华人的肤色都是黄色的 C . 因为只有炎帝黄帝种族得到了延续 D . 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8、史书上记载,商汤伐夏桀时,各地人民欢迎商军“若大旱之望云霓”。这说明(    )
A . 商军联合了周边各部落起兵 B . 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人心 C . 商朝的制度比夏朝民主 D . 夏朝的奴隶制远比商朝残酷
9、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 . B . C . D .
10、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水利工程修建于(    )
A . 战国时期赵国 B . 战国时期齐国 C . 战国时期秦国 D . 战国时期楚国
11、“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连成统一的整体。”这是描述(    )
A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 嬴政统一六国 C . 汉武帝的大一统 D . 西晋的统一
12、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 夏朝实行的王位世袭制 B .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C .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D . 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1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 . 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C . 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 . 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14、“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下列关于古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

②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③有利于汉朝对世界的政治影响

④是连接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5、一位美国作家写了一本《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其中蔡伦被排在首位。这其中的原因是(    )
A .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 .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 . 蔡伦品质高尚 D . 蔡伦编著了《齐民要术》
16、历史地图能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西周分封制 B . 春秋诸侯争霸 C . 战国诸侯争霸 D . 三国鼎立
17、抓住特征,根据独特之处来加深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比如212年、383年、626年都是“一肩挑两头”(中间一个数,挑左右两个相同的数)的年代。你会把383年和哪一场战役联系在一起呢(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城濮之战
18、某同学在预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A . B . C . D .
19、西晋灭亡后民族大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在这一历史趋势中起到“催化剂”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
A . 孝文帝 B . 司马懿 C . 司马炎 D . 诸葛亮
2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 . 李冰——都江堰 C . 贾思勰——《齐民要术》 D . 祖冲之——造纸术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宁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曾经起了怎样的作用?
(2)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3)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4)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如图。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这一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3、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某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商鞅变法中规定: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确立封建经济制度的关键措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魏主”是谁,他把首都从平城迁往何处?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是如何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回答任意两点)
(4)请分别写出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重大作用。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作……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3)你认为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发展经济的感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