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 选择题 (共4小题)

1、城市化过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  )

A . 使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B . 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 C . 城市现代文明深受乡村文化的影响 D . 城市居民十分向往乡村生活
2、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 B . 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 C . 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 D . 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
3、将天津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 . ①③④⑥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⑤⑥ D . ①③④⑤
4、

读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 B . 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C . 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 D . 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

二、综合题 (共13小题)

1、

读图甲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与图乙城市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城市市区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1)
A . 逆温现象 B . 水土流失 C . 热岛效应 D . 酸雨
(2)为避免该问题给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

(2)
A . 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 . 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C . 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 . 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2、阅读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北京市),回答下列问题。


降水量(mm)

径流总量(mm)

地表径流(mm)

地下径流(mm)

蒸发量(mm)

城市中心区

675.0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44.5

267

96

171

377

(1)北京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  )

(1)
A . 地下水位的上升 B . 径流总量减少 C . 蒸发量减少 D . 降水量减少
(2)要减少北京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2)
A . 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 . 扩大城市的规模 C . 适当减少绿地面积 D . 推广使用渗水砖
3、

读上海各圈层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分布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1)
A . 城区边缘迁出人口主要选择圈内迁移和迁向近郊区,以迁向近郊区人口最多 B . 远郊区迁出人口主要选择迁向城区边缘部及近郊区 C . 近郊区和远郊区同圈层内的横向迁移人口比重都很高 D . 都心部迁出人口主要选择迁向城区边缘部和近郊区,以迁向近郊区人口最多
(2)图中人口迁移主要是迁向(  )

(2)
A . 近郊区 B . 远郊区 C . 都心部 D . 城区边缘部
4、首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于2010年9月28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其主题为“生态城市与绿色复苏”。生态城市是目前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1)
A .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 B . 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 . 城市所在地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太差 D . 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彻底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2)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2)
A . 绿地 B . 工业区 C . 交通区 D . 住宅区
5、下表表示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数量及比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城镇人数(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

2010年

年增长率(%)

2000年

2010年

增长

百分点

苏南地区

1 467

2 288

4.54

59.6

70.3

10.7

苏中地区

636

917

3.73

37.7

56.0

18.3

苏北地区

983

1 533

4.54

31.2

51.5

20.3

(1)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 . 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 . 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 . 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2)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地下径流增大 B . 生物多样性增加 C . 热岛效应增强 D . 土壤肥力提高
6、

2013年我国因大雨而发生内涝的城市将近20座,且城市内涝严重,这与城市降雨损失量密切相关。降雨损失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相同的降雨量条件下(  )

(1)
A . 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直线上升趋势 B . 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 C . 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大 D . 新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多
(2)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夏季雨后出现内涝,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疏浚河道 ③发展城市道路 ④完善排水系统 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2)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④⑤ D . ②④⑤
7、

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等过程。如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注: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生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

(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的结论正确的是(  )

(1)
A . 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 B . 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 C . 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D . 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
(2)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小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

(2)
A . 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 . 第一产业发达 C . 城市用地较为完整 D . 城市化水平较高
8、

如图为“2013年春节期间深圳某大街‘空城’一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造成深圳某大街2013年春节期间“空城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1)
A . 逆城市化加速 B . 务工人员返乡 C . 人口老龄化加剧 D . 旅游人数增多
(2)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的合理途径是(  )

①提高城市人口素质 ②扩大农业耕地征用 ③增加城市建筑密度 ④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2)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9、

读城市化前、后水循环和城市景观变化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化后较城市化前,水循环中的蒸发量和地下径流量将有什么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2)分析城市化后,对周围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10、

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某地不同时间段甲、乙两城市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世界37座城市人均生产总值与人均轿车使用量。

材料三 漫画《不堪重负》。

(1)据材料一分析,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在该地两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中,两城市内部地域功能分区最不明显的是      阶段。

(2)该地从阶段I到阶段Ⅲ,城市发展的显著特点有:

      

      

      

      

(3)材料三中漫画反映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该问题在香港不太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4)据材料二分析,洛杉矶比香港较易出现哪种大气环境问题(  )

(4)
A . 酸雨 B . 光化学烟雾 C . 温室效应 D . 臭氧层破坏
(5)(多选)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

(5)
A . 发展大城市、城市群或城市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B . 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 C . 严格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D .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发展地下、地面、空中立体交通体系 E . 城市空间布局以环状结构为主,以节省土地资源
11、

读图,该图表示不同级别的中心地。中心地A的服务有百货店、餐馆、理发店、学校、银行、医院,中心地B提供的服务有百货店、餐馆、理发店。完成下列各题。

(1)请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中心地A和中心地B。

(2)中心地A具有      种职能,B具有      种职能。

(3)假如图中的两个中心地分别表示县城和乡镇,那么表示县城的是      ,表示乡镇的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心地的等级越高,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多

②中心地服务范围内的人口数一般低于门槛人口数

③中心地A的门槛人口比中心地B高

④中心地A有中心地B所具有的职能,而且具有中心地B所没有的比较高级的职能

12、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商务区位于A、B、C三处中的      处,理由是      

(2)工业区位于A、B、C三处中的      处,理由是      

(3)高级住宅区位于A、B、C三处中的      处,理由是      

13、

下图是某发达国家的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三个阶段),读图回答问题。

(1)城市形成阶段(I阶段)决定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      ,而城市选址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的原因是      

(2)Ⅱ阶段商业用地分布特点是      。Ⅲ阶段商业用地出现的新的变化是      ;该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工厂迁出了老城区,工业区在城市区位中的变化总体上表现为:            ;这种变化主要是为了            

(3)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场所,它是城市中      的土地利用方式。Ⅲ阶段住宅区出现了分化,从建筑质量来说,图中甲、乙两住宅区,甲为      ;乙为      。从位置来说,甲、乙两住宅区出现了      状况。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