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3小题)
①五一期间上海某家庭全家到北京旅游 ②张三在某小镇上乔迁新居 ③广州某同学到北京上大学 ④中国建筑工人到科威特去打工
迁出国 | 数量(万人/年) | 迁入国 | 数量(万人/年) |
中国 | 30.3 | 美国 | 110.0 |
墨西哥 | 26.7 | 德国 | 21.1 |
印度 | 22.2 | 加拿大 | 17.3 |
印度尼西亚 | 18.0 | 英国 | 13.6 |
菲律宾 | 14.4 | 澳大利亚 | 8.3 |
二、综合题 (共12小题)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2001—2007年我国某省人口增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含预测),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2年春运从1月8日起,为期40天。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人口迁移示意图。
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自然增长率/% | 总增长率/% | |
北京市 | -0.015 | 5.292 |
河南省 | 0.564 | 0.562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19世纪中期,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闭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 “闯关东”线路示意图。
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