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下列工作原理或变化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 火箭发射    B . 工业炼铁    C . 酸雨的形成    D . 丁达尔效应
2、下列反应类型不能引入醇羟基的是(   )
A . 加聚反应    B . 取代反应    C . 加成反应    D . 水解反应
3、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 碱性:NaOHMg(OH)2 B . 酸性:H2SO4 HClO C . 稳定性:HBrHI D . 氧化性:O2 > S
4、下列检验方法,利用该气体的氧化性的是(   )
A . Cl2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B .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C . 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 . NO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
5、药物的合理使用给人类带来健康,下列药物的使用不合理的是(   )
A . 青霉素有阻止多种细菌生长的优异功能,所以人人可以直接使用 B . 服用抗酸药NaHCO3时,不能同时喝醋 C .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古人用麻黄治疗咳嗽 D . 喝酒后不能服用头孢类抗生素,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6、化合物(a) 、(b) 、(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b、c互为同分异构体 B . b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C . 只有a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D . 上述只有c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7、从海带中提取碘,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步骤①的操作方法:灼烧和溶解 B . 步骤①需用的主要仪器:坩埚和烧杯 C . 步骤③的试剂a必须是氧化剂 D . 步骤④的试剂b可选用酒精
8、常温下N2H4为液体,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O4发生反应:2N2H4 + N2O4  3N2 + 4H2O。分子球棍模型如下图所示,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32 g N2H4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6 NA B . 标准状况下,22.4L N2H4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 . N2H4和N2O4混合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时,含氮原子数为4 NA D . 上述反应消耗1mol N2H4 , 转移电子数为4 NA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符合题意且能合理解释事实的是(   )
A . 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Ca2++2HCO3+2OH= CaCO3↓+CO32+H2O B . 用Na2CO3溶液浸泡锅炉水垢:CaSO4(s)+CO32= CaCO3(s)+ SO42 C . 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线路板上的Cu:Fe3++ Cu= Fe2++ Cu2+ D . 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 = Al(OH)3↓+3H+
10、科学工作者研发了一种SUNCAT的系统,借助锂循环可持续合成氨,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过程Ⅰ得到的Li3N中N元素为-3价 B . 过程Ⅱ生成W的反应:Li3N+3H2O=3LiOH+NH3 C . 过程Ⅲ中能量转化的形式: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 . 过程Ⅲ涉及到反应:4OH¯-4 e= O2↑+2H2O
11、根据下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

A . 生成等质量H2时,①和②反应消耗n (HCl)=n (NaOH) B . 反应③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C . 反应③和④消耗等量的Al时,生成的n (Cu)︰n (Fe)=3︰2 D . 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为Al3+ + 3OH-=Al(OH)3
12、已知:一定温度下的某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2(g)  2NO(g) + O2(g) △H =+Q kJ/mol (Q>0) 。若向2L该容器中通入1.2 mol NO2 气体,测得100s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时c(O2) 为0.2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增加c(NO),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B . 100s 内NO2的分解速率为8×103 mol/(L·s) C . 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0.2Q D .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开始时n(NO2)为2.4 mol,则达到平衡后,c(O2)<c(NO2)
13、亚砷酸(H3AsO3)是三元弱酸,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H3AsO3水溶液中含砷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H3AsO3的电离方程式为:H3AsO3 3H++ AsO33¯ B . H3AsO3第一步的电离常数为Ka1 , 则Ka1=10-9.2 C . H3AsO3溶液的pH约为9.2 D . pH=12时,溶液中c(H2AsO3) + 2c(HAsO32) + 3c(AsO33) + c(OH)=c(H+)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苯可以合成多种有机物。有人设计了合成芳纶、PF树脂和肉桂酸乙酯的路线,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条件1是      
(2)B分子中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B→C的反应类型为      
(3)D的结构简式为      ,生成PF树脂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试剂E是      
(5)由J合成肉桂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6)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肉桂酸乙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①苯环上仅有2个取代基且处于对位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其中一种水解产物遇FeCl3溶液显色

③存在顺反异构

(7)以D为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乙二醛,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或下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2、元素周期表中,铍(Be)与铝处于对角线的位置,它们的性质相似。试回答:
(1)Be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2)比较Be2+、Li+、H+微粒半径的大小      
(3)下列有关Be性质的推断正确的是      

a.Be是一种轻金属,能与冷水反应

b.氧化铍具有高熔点

c.常温时,BeCl2溶液的pH<7

(4)已知:Al4C3+ 12H2O = 4Al(OH)3 + 3CH4↑,写出Be2C与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铍酸根离子:BeO22      
3、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在催化剂、DNA检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其制备方法有多种,“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的流程如下:

(1)Ⅱ中的反应温度需控制在50℃~60℃之间,实验室控制该温度的最佳方法是      
(2)Ⅱ中生成Fe3O4的离子方程式是      
(3)操作Ⅲ包含的方法有      
(4)检验Fe3O4中含有+2价铁元素的方法是      
(5)某同学依据上述“共沉淀法”的思路在实验室模拟制备纳米Fe3O4 , 当混合溶液中n(Fe3+)∶n(Fe2+)=1∶1时,容易得到理想的纳米Fe3O4

① 实际制备时选择n(Fe3+)∶n(Fe2+)小于2∶1,原因是      

② 该实验室无FeCl2溶液,现用5mLFeCl3溶液制备Fe3O4 , 配制n(Fe3+)∶n(Fe2+)=1∶1混合溶液的方法是      (其它试剂自选)。

4、H2O2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化学合成等领域。
(1)H2O2的电子式是      
(2)趣味实验“大象牙膏”的实验原理是H2O2溶液在KI催化作用下分解,反应的机理可表示为:i.H2O2(l)+I(aq)= H2O(l)+IO(aq) △H1 = +a kJ/moL(a > 0)

ii.H2O2(l)+        。

① 2H2O2(l)=2H2O(l)+O2(g) △H=-196kJ/mol,补全反应ii(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 某小组在研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得到图1的数据关系,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③ 已知:i的反应速率小于ii的反应速率,在图2画出H2O2溶液中加入KI后,“反应过程—能量”示意图。      

(3)为分析不同试剂是否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该小组向四支盛有10mL5% H2O2的试管中滴加不同溶液,实验记录如下:

试管

滴加试剂

2滴1mol/L

NaCl

2滴1mol/L

CuSO4

2滴1mol/LCuSO4

和2滴1mol/L

 NaCl

2滴1mol/LCuSO4

和4滴1mol/L

NaCl

产生气泡情况

无气泡产生

均产生气泡,且气泡速率从Ⅱ到Ⅳ依次加快

实验Ⅰ的目的是      ,由实验(3)可得出的结论是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某实验小组欲探究浓硝酸的性质。
(1)Ⅰ.木炭与浓硝酸反应:

甲同学设计了图1装置,认为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就说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写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同学认为红棕色气体不能作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证据,其理由是      
(3)乙同学设计了图2装置实验,木炭能燃烧,并产生红棕色气体。针对该实验现象,乙同学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a:      

假设b:红热木炭使HNO3分解产生NO2 , NO2可能具有助燃性,木炭燃烧;

假设c:红热木炭使HNO3分解产生O2 , 木炭与O2反应燃烧;

假设d:红热木炭使HNO3分解产生NO2和O2 , 共同影响木炭的燃烧;

……

(4)设计实验证明假设b成立,请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①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木炭在该气体中持续燃烧,火焰迅速变亮,集气瓶中气体颜色变浅直至无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遇空气不变色。

②根据实验现象写出木炭与此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Ⅱ.设计硝酸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实验,方案见下表:

装置

操作

现象

先点燃ⅰ处酒精灯,溶液沸腾后没有观察到红棕色气体产生。然后撤走ⅰ处酒精灯,点燃ⅱ处酒精灯并加热试管中部,很快看到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

光照8小时,溶液不变黄

光照几分钟后看到液面上方出现红棕色,溶液变黄

分析上述现象,得出使硝酸成功分解的关键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