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3.4 动物的行为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 (共7小题)
1、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 小猴骑车
B . 母鸡孵卵
C . 海豚顶球
D . 警犬钻火圈




2、下列哪项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
A . 听妈妈说买了酸杏流口水
B . 看一场精彩的演出后激动不已
C . 看一篇文章感动得热泪盈眶
D .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3、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
A . 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B . 生来就有
C .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D . 能伴随动物一生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飞蛾扑火”和“鹦鹉学舌”分别属于( )
A . 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
B .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C .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D . 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5、如图中动物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6、把鸡窝里正在孵化的卵全部移走,母鸡照样趴在鸡窝里孵卵。母鸡的孵卵行为属于(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社会行为 ④繁殖行为
A . ①
B . ④
C . ①④
D . ②③
7、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机会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请回答: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盖喝到牛奶,这属于 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 决定的行为。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
(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 行为。
二、中档题 (共6小题)
1、杜鹃常将自己的卵产到其他小鸟的巢中,该小鸟会辛苦地为杜鹃孵卵并喂食雏鸟,对小鸟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下列全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 . 狗辨主客、飞蛾扑火、老马识途
B . 猫捉老鼠、蜻蜓点水、鹦鹉学舌
C . 蜜蜂采蜜、蜘蛛结网、大雁南飞
D .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孔雀开屏
3、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 . 蜜蜂采蜜
B . 蜘蛛结网
C . 鹦鹉学舌
D . 孔雀开屏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类,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 刚出生的小袋鼠就会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
B . 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鱼
C . 大山雀偷喝牛奶
D .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
5、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入侵其领地的其他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了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观察并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表:
模型特征 |
攻击频率 |
腹部银色 |
低 |
腹部红色 |
高 |
腹部有红色条纹 |
高 |
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A . 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
B . 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C . 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
D . 腹部为红色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6、观察如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①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 和种群的 是十分重要的。
(2)②属于 行为,③属于 行为,④属于 行为。
(3)①②③④所示的几种行为都属于动物的 行为。
(4)海洋馆里海豚表演顶球的行为属于动物的 行为。
三、拓展题 (共2小题)
1、不同白冠雀鸟群的鸣叫声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某小组对此进行研究:如果把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长成成鸟时,a的鸣叫声虽然还是鸟群A的基调,但已明显带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而如果把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黄莺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这说明:
(1)a的鸣叫声基调与鸟群A相同,这是 行为起作用;具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这是 行为起作用;
(2)a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是因为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叫声的 ;
(3)上述实验说明: 行为是在 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2、马戏团的小猴,在驯养员发出指令后,会做出倒立、翻筋斗等复杂动作。这是条件反射的一个例子。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用鸡、哨子和米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一下吧。
(1)假设在一段时间内将给鸡喂米与吹哨的信号结合起来,鸡将形成对哨声刺激的反射。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一个狗建立条件反射的实例支持这一假设(上述事例除外)。 。
(2)将喂米与哨声结合时,是先给予哨声,还是先给予食物? 。
(3)将用于实验的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哨声刺激的是 组。
(4)训练完成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混养在一起,给予哨声刺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现会怎样?
(5)在实验开始之前,哨声对于鸡来说属于 刺激,它与能够引发某种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多次结合,就会使鸡形成条件反射。
(6)通过上述过程所建立的反射,是在 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 的参与下形成的一种 性反射。